医学临床研究
            首 页    |    期刊简介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合作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医学临床研究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21年 38卷 2期
刊出日期:2021-02-26

综述与讲座
临床研究
护理园地
临床研究
护理园地
综述与讲座
论著
专家述评
 
 
       专家述评
161 关注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筛查与治疗
李双杰, 欧阳文献, 姜涛, 张慧
DOI: 10.3969/j.issn.1671-7171.2021.02.001
2021 Vol. 38 (2): 161-164 [摘要] ( 59 ) HTML (0 KB)  PDF (1173 KB)  ( 111 )
       综述与讲座
165 全程管理融合“互联网+”模式在癌症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赵颖, 胡立珍, 何育兰, 朱秀英, 冯进
DOI: 10.3969/j.issn.1671-7171.2021.02.002
2021 Vol. 38 (2): 165-167 [摘要] ( 59 ) HTML (0 KB)  PDF (1142 KB)  ( 265 )
168 老年髋部骨折术前隐性失血的研究进展
董一鹤, 倪江东, 吴桐, 陈子源
DOI: 10.3969/j.issn.1671-7171.2021.02.003
2021 Vol. 38 (2): 168-171 [摘要] ( 62 ) HTML (1 KB)  PDF (1166 KB)  ( 54 )
       论著
172 干细胞标志物CD44、ALDH1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陈红香, 刘晓婉, 虞海荣, 白生宾
DOI: 10.3969/j.issn.1671-7171.2021.02.004
【目的】 探讨干细胞标志物CD44、乙醛脱氢酶1(ALDH1)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病理科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宫颈癌组织标本78例、癌旁正常组织23例,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各组织CD44、ALDH1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宫颈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CD44蛋白的阳性部位主要定位在细胞膜,而ALDH1蛋白主要定位在细胞膜和细胞质,均呈棕黄色至棕褐色。CD44、ALDH1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3%(40/78)、41.0%(32/78),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的21.7%(5/23)、17.4%(4/23),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276,P=0.012;χ2=4.325,P=0.038)。宫颈癌组织中CD44、ALDH1蛋白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有关(P<0.05);宫颈癌组织中CD44蛋白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程度有关(P<0.05),而ALDH1蛋白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结论】 CD44、ALDH1阳性表达与宫颈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可能影响宫颈癌患者预后。
2021 Vol. 38 (2): 172-174 [摘要] ( 80 ) HTML (0 KB)  PDF (1160 KB)  ( 54 )
175 BIS指导给药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麻醉诱导阶段的应用
杜振杰, 罗辉宇, 徐阳, 徐姝珺, 左琴蓉, 李清
DOI: 10.3969/j.issn.1671-7171.2021.02.005
【目的】 探讨在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STBI)患者的麻醉诱导阶段,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指导下给药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52例STBI拟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观察组依据BIS值给药诱导,静脉缓慢推注丙泊酚,当BIS达到预定值(40~60)时,立即推注舒芬太尼0.4 μg/kg、罗库溴铵0.6 mg/kg,肌松满意后行经口明视下气管插管;对照组依据临床经验及患者体重推注丙泊酚,其余给药方式及插管方式与观察组相同。分别在入室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即刻(T1)、气管插管后1 min(T2)、气管插管后5 min(T3)、气管插管后10 min(T4),记录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同时在T0、T1、T3等时间点抽取患者静脉血,测定其体内血浆皮质醇(plasma cortisol,COR)水平。并记录诱导阶段丙泊酚的用量。【结果】 与T0相比,给药后两组患者MAP、HR、BIS值均下降,气管插管后MAP 、HR、BIS值均升高,且在T2达高峰(P<0.05);与观察组相比,对照组MAP、BIS值波动幅度更大,两组间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T0时间点COR水平均高于正常值水平,气管插管后两组患者COR水平均升高,但两组间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诱导阶段丙泊酚的用量为(1.1±0.3)mg/kg,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7±0.2)mg/kg,两组间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麻醉诱导阶段,BIS指导下给药在保证了麻醉深度的同时,可减少丙泊酚的用量,避免了低BIS值现象的发生,使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同时也可抑制气管插管引起的应激反应,明显优于常规经验给药,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2021 Vol. 38 (2): 175-178 [摘要] ( 66 ) HTML (1 KB)  PDF (1186 KB)  ( 46 )
179 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CALHM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刘洁, 黄伟, 王磊
DOI: 10.3969/j.issn.1671-7171.2021.02.006
【目的】 基于TCGA及GEO等数据库收录肿瘤高通量数据,分析钙稳态调节家族蛋白2(CALHM2)等CALHMs家族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癌(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方法】 利用Oncomine, GEPIA及UALCAN等在线工具分析和验证CALHMs(CALHM1-6)家族基因在NSCLC的表达水平;利用Human protein Atlas(HPA)分析CALHM2在NSCLC中的蛋白水平和定位;利用GEPIA和UALCAN分析CALHM2表达水平与NSCLC癌患者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p53突变和吸烟史的相关性;利用UALCAN分析CALHM2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利用Kaplan-Meier Plotter分析CALHM2表达水平与NSCLC患者总生存期(OS),首次进展生存期(FP)及进展后生存期(PPS)的相关性;利用LinkedOmics分析NSCLC中与CALHM2表达的显著相关的基因,并利用Metascape进行GO功能富集。【结果】 CALHM2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在NSCLC组织中CALHM2蛋白水平也显著降低。CALHM2表达水平与NSCLC患者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p53突变和吸烟史无显著相关性。Kaplan-Meier Plotter分析结果显示,CALHM2高表达的NSCLC患者的OS和FP均显著优于CALHM2低表达患者。LinckedOmics共筛查得到265个与CALHM2显著相关基因,且Metascape富集分析显示CALHM2相关基因显著富集于淋巴细胞活化和迁移,免疫激活相关过程、细胞因子释放调控等过程。【结论】 在NSCLC中CALHM2表达显著下调,其可作为NSCLC患者预后的判断标志物。
2021 Vol. 38 (2): 179-184 [摘要] ( 59 ) HTML (1 KB)  PDF (3200 KB)  ( 90 )
185 多层螺旋CT、内镜诊断胃脂肪瘤的效能分析
张印霞, 郭山山, 李楠楠, 邓金花
DOI: 10.3969/j.issn.1671-7171.2021.02.00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内镜检查诊断胃脂肪瘤的效能。【方法】 本院收治的疑似为胃脂肪瘤的患者4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33例为胃脂肪瘤,13例为胃淋巴瘤。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行内镜及MSCT检查。观察胃脂肪瘤MSCT及内镜检查及病理学检查表现;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内镜及MSCT诊断胃脂肪瘤的效能。【结果】 (1)MSCT检查患者均为单发病灶,病灶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其中22例(66.67%)位于胃窦部,胃体8例(24.24%),胃底3例(9.09%),其中2例(6.06%)胃窦部脂肪瘤合并降结肠脂肪瘤;肿瘤形态显示,胃脂肪瘤平扫显示边界清晰,呈类圆形或椭圆形,呈不均匀的或均匀的低密度,动态三期增强扫描强化均不明显;(2)内镜检查显示23例(69.70%)发现病灶,其中17例(73.92%)表现为局部胃肠道黏膜下局部隆起,3例(13.04%)肠套叠者可见肠道团块样占位,3例(13.04%)病灶表面可见黏膜溃破出血;(3)ROC曲线分析显示,MSCT诊断胃脂肪瘤的AUC为0.887,高于内镜检查诊断的0.774,两者联合检查诊断胃脂肪瘤的效能高于任一单一指标诊断。【结论】 MSCT对胃脂肪瘤的形态、性质、大小等能够做出清楚判断,诊断胃脂肪瘤的效能较高;内镜检查能够清楚显示病灶形态及局部胃黏膜状况,对胃脂肪瘤具有一定诊断价值;MSCT及内镜联合检查可明显提高诊断胃脂肪瘤的准确性。
2021 Vol. 38 (2): 185-188 [摘要] ( 60 ) HTML (1 KB)  PDF (1813 KB)  ( 69 )
189 血清神经丝蛋白-3及特异性烯醇化酶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变化及意义
张琛, 沈文娟
DOI: 10.3969/j.issn.1671-7171.2021.02.008
【目的】 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神经丝蛋白-3(NFP-3)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65例AIS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本院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于入院24 h内和d3、d7、d14采集外周血样本,对照组于入院就诊当天采集外周血样本,两组均进行NSE和NFP-3水平的检测,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差异;绘制ROC曲线分析NSE和NFP以及二者联合对AIS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 入院24 h内、d3和d7,观察组患者NSE和NFP-3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入院d14,观察组患者NSE和NFP-3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NSE和NFP-3水平随着入院时间的变化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NSE、NFP-3以及二者联合预测AIS的AUC分别为0.874、0.926和0.967,敏感性分别为72.3%、76.9%和85.2%,特异性分别为90.3%、92.5%和95.6%。NSE和NFP-3对AIS的诊断最佳cut-off值分别为17.25 ng/mL和15.55 ng/mL。【结论】 血清NSE和NFP-3水平在AIS患者体内明显升高,且随着疾病的好转,其水平呈下降趋势。NSE和NFP-3对AIS诊断均具较高的诊断价值,且NFP-3对AIS的诊断价值高于NSE,二者联合可明显提高AIS的诊断价值,提示NFP-3可用于AIS的诊断和病情评估。
2021 Vol. 38 (2): 189-191 [摘要] ( 52 ) HTML (0 KB)  PDF (1246 KB)  ( 53 )
192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
胡正中, 周毅峰, 彭瑨, 秦月兰
DOI: 10.3969/j.issn.1671-7171.2021.02.009
【目的】 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并发深静脉血栓(DVT)的危险因素。【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0年1月至 2019 年12月发表的妇科恶性肿瘤并发DVT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探讨妇科肿瘤患者围术期并发DVT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文献12篇,13项危险因素,包括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手术、化疗、肿瘤分期、高血压、血栓史、手术时间、输血、PICC置管、高血脂、糖尿病、D-二聚体,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为BMI(OR=2.65,95%CI:1.61~4.36,P<0.05)、手术(OR=2.33,95%CI:1.62~3.36,P<0.05)、化疗(OR=2.08,95%CI:1.50~2.90,P<0.05)、肿瘤分期(OR=2.42,95%CI:1.54~3.8,P<0.05)、高血压(OR=3.10,95%CI:2.13~4.50,P<0.05)、输血(OR=7.19,95%CI:2.55~20.30,P<0.05)、PICC置管(OR=2.07,95%CI:1.38~3.12,P<0.05)、糖尿病(OR=3.66,95%CI:1.78~7.53,P<0.05)、手术时间≥3 h(OR=1.1,95%CI:1.01~1.20,P<0.05)。【结论】 BMI、手术、化疗、肿瘤分期、高血压、输血、PICC置管、糖尿病、手术时间≥3 h是妇科恶性肿瘤围术期并发DVT的危险因素,可能控制好上述因素可有效降低DVT的发生率。
2021 Vol. 38 (2): 192-194 [摘要] ( 54 ) HTML (1 KB)  PDF (1175 KB)  ( 43 )
195 水通道蛋白4及C3、C4补体与颅脑损伤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神经功能的相关性及预测预后的效能分析
陈运江
DOI: 10.3969/j.issn.1671-7171.2021.02.010
【目的】 探讨水通道蛋白4(AQP4)及C3、C4补体水平与颅脑损伤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神经功能的相关性及预测预后的效能。【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7年2月至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186例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的颅脑损伤脑积水患者,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n=146)和预后不良组(n=40)。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 d、3 d、7 d血清AQP4、C3、C4水平,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采用Pearson分析血清AQP4、C3、C4水平与NIHSS、GCS评分的相关性,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单一及联合预测患者预后的效能。【结果】 术后1 d、3 d,两组血清AQP4、C3、C4水平均高于术前,预后良好组术后7 d呈降低趋势,预后不良组术后7 d未降低(P<0.05);预后良好组术后1 d、3 d、7 d血清AQP4、C3、C4水平均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术后3 d、7 d,预后良好组NIHSS评分呈降低趋势,GCS评分呈增加趋势,预后良好组术后3 d、7 d的NIHSS评分低于预后不良组,GCS评分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术后1 d、3 d、7 d血清AQP4、C3、C4水平与对应的NIHSS、GCS评分均显著相关(P<0.05),且术后3 d各指标的相关性最强。ROC曲线显示,联合检测预测预后效能的AUC为0.895,95%CI为(0.832~0.959),依次优于C3、C4、AQP4,预测敏感度及特异度分别为87.50%、80.82%。【结论】 颅脑损伤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血清AQP4、C3、C4水平显著升高,并与神经功能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其水平变化有助于提高预后预测价值。
2021 Vol. 38 (2): 195-198 [摘要] ( 57 ) HTML (0 KB)  PDF (1338 KB)  ( 93 )
199 依普利酮联合依那普利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合并慢性心衰的疗效及对血清NT-proBNP、Hcy水平的影响
李刘文, 白红艳, 李岗峰
DOI: 10.3969/j.issn.1671-7171.2021.02.011
【目的】 探讨探讨依普利酮联合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并慢性心衰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 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104例H型高血压合并慢性心衰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依普利酮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Hcy、NT-proBNP水平,并比较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NYHA分级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为92.31%(48/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4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7,P=0.03<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BP、DBP及血清Hcy、NT-proBN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LVESD、LVEDD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NYHA分级均明显好转,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依普利酮联合依那普利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并慢性心衰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降低血清NT-proBNP和Hcy水平。
2021 Vol. 38 (2): 199-201 [摘要] ( 78 ) HTML (1 KB)  PDF (1158 KB)  ( 40 )
202 Dex术中应用对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血清S100B、NSE及炎性指标的影响
高媛媛, 闫飞
DOI: 10.3969/j.issn.1671-7171.2021.02.012
【目的】 探讨全麻下老年胃癌根治术中右美托咪定(Dex)的应用对患者血清S100B蛋白(S100B)、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在同一组医护人员管理下拟实施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就诊顺序随机分为Dex组、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采用气管插管下静脉全麻,Dex组同时泵入0.5 mL/kg Dex,15 min泵完,泵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术后 d1、术后d3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术前及术后24 h血清S100B、NSE、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血清S100B、NSE、TNF-α、IL-1β、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至术后3 d 两组患者MMSE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d1对照组的MMSE评分明显降低。术后24 h,Dex组患者的血清S100B、NSE、TNF-α、IL-1β、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ex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8.33% vs 25.00%, χ2=4.800,P<0.05)。【结论】 Dex在全麻下老年胃癌根治术患者中应用有利于减轻手术引起的认知功能损害和炎症应激反应,同时可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2021 Vol. 38 (2): 202-205 [摘要] ( 56 ) HTML (0 KB)  PDF (1184 KB)  ( 38 )
206 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综合运动疗法治疗中老年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疗效
吴菲, 罗军, 龙婷, 刘莉
DOI: 10.3969/j.issn.1671-7171.2021.02.013
【目的】 探讨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综合运动疗法治疗中老年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本院诊治的中老年轻、中度SUI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综合运动疗法[腹式呼吸+桥式运动+凯格尔运动(Kegel)]治疗1个疗程(2个月),对照组给予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Kegel治疗1个疗程(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评分、总有效率、盆底Ⅰ类肌纤维及Ⅱ类肌纤维肌力、肌电位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36/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5%(29/4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1,P=0.045)。治疗后,两组患者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Ⅰ类肌纤维和Ⅱ类肌纤维肌力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肌力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盆底肌电位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盆底肌电位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综合运动疗法治疗中老年女性轻、中度SUI,可有效改善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盆底肌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1 Vol. 38 (2): 206-208 [摘要] ( 60 ) HTML (1 KB)  PDF (1161 KB)  ( 146 )
209 首发精神疾病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粒细胞水平变化及其与氯丙嗪当量的相关性分析
于艳红, 王欣, 张军, 魏巍, 齐宏顺
DOI: 10.3969/j.issn.1671-7171.2021.02.014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疾病(FEP)和精神分裂症(SCHIZ)患者粒细胞水平变化及其与氯丙嗪当量的相关性分析。【方法】 前瞻性选择2017年5月至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首发精神病和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选择同期成年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n=62)。记录研究对象入组时(T0)和治疗6周后(T6)相关粒细胞水平,并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患者各项精神症状进行评估。将治疗药物按剂量换算标准计算累计氯丙嗪当量,分析粒细胞水平与临床症状、氯丙嗪当量的相关性。【结果】 T0时与对照组比较,精神疾病患者(FEP组+ SCHIZ组)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增高,嗜酸性粒细胞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6时精神疾病患者(FEP组+ SCHIZ组)体质量指数(BMI)、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以及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与T0时比较,T6时两组精神疾病患者BMI、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增高,PANSS评分、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CRP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精神疾病患者(FEP组+ SCHIZ组)患者PANSS评分与中性粒细胞、血清CRP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与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呈负相关性(P<0.05);FEP组患者血清CRP水平与PANSS评分呈正相关性(P<0.05)。氯丙嗪当量与两组患者各指标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氯丙嗪当量与FEP患者中性粒细胞水平呈负相关(r=-0.284,P=0.001),与嗜酸性粒细胞呈正相关(r=0.211,0.011),其他无相关性(P>0.05)。【结论】 精神疾病和精神分裂症精神症状的发生可能与先天免疫系统改变有关,一定当量的氯丙嗪治疗对于改善FEP、SCHIZ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好的效果,而通过监测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以及血清CRP水平可为判断疾病程度提供参考。
2021 Vol. 38 (2): 209-212 [摘要] ( 56 ) HTML (0 KB)  PDF (1230 KB)  ( 52 )
213 血液透析患者原发性动静脉瘘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
唐蔚, 霍洁
DOI: 10.3969/j.issn.1671-7171.2021.02.015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原发性动静脉瘘(AVF)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因素。【方法】 选取本院实施血液透析治疗的14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原发性AVF功能情况分为功能障碍组(50例)、通畅组(9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内瘘使用时间、穿刺方法、血脂指标等基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原发性AVF功能障碍的相关性因素。【结果】 功能障碍组与通畅组的年龄、性别、BMI、内瘘使用时间、血红蛋白(Hb)、总胆固醇(TC)、D-二聚体(D-D)水平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功能障碍组纽扣式穿刺比例、血栓形成比例高于通畅组,压迫时间长于通畅组,血小板(PLT)、甲状旁腺激素(PTH)、血磷、血清铁蛋白(FER)高于通畅组,三酰甘油(TG)、血钙低于通畅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栓形成、压迫时间延长、TG增高、血磷增高是血液透析患者原发性AVF功能障碍的独立性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液透析患者原发性AVF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较多,对TG增高、压迫时间延长、血栓形成、血磷增高的患者予以干预,有利于防止原发性AVF功能障碍的发生。
2021 Vol. 38 (2): 213-215 [摘要] ( 79 ) HTML (0 KB)  PDF (1158 KB)  ( 49 )
216 血清前白蛋白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活动度和早期肾损伤的相关性分析
王丽娜, 华莎, 李晓明
DOI: 10.3969/j.issn.1671-7171.2021.02.016
【目的】 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度和早期肾损伤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 SLEDAI 评分将103例SLE患者分为轻度活动组(42例)、中度活动组(25例)、重度活动组(36例);同时根据肾小球滤过率(eGFR)将患者分为肾功能正常组(49例)、肾功能异常组(54例)。收集患者年龄、身高、体质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小板(PLT)、 血红蛋白(Hb)、血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UA)、β2 微球蛋白(β2MG)、 24 h 尿蛋白定量(UTP)、血沉(ESR)、补体C3(C3)、补体 C4(C4)及血清PA。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肾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PA与上述危险因素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评估血清PA预测肾功能损伤的价值。【结果】 (1)PA 水平在不同SLEDAI 评分轻度活动组最高,中度活动组次之,重度活动组最小(P<0.05)。(2)PA水平在肾功能正常组为(212.34±60.92)mg/L,明显高于异常组的(178.23±62.09)mg/L(P<0.05)。(3)肾功能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年龄、UA及Hb。Pearson 相关分析结果显示PA与年龄呈正相关 (P<0.05),与UA及Hb呈负相关(均P<0.05) 。(4)ROC评估PA预测肾功能损伤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64,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7.2%和72.9%。【结论】 PA与SLE活动度和肾损伤具有相关性,可作为评价SLE活动度和肾损伤的指标之一。
2021 Vol. 38 (2): 216-219 [摘要] ( 67 ) HTML (1 KB)  PDF (1191 KB)  ( 50 )
220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miRNA-93水平与不孕的相关性分析
吴金萍, 韩钦维, 李妙妮
DOI: 10.3969/j.issn.1671-7171.2021.02.017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 EMT)患者血清miRNA-93水平与不孕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妇科诊治的EMT患者98例(观察组),其中合并不孕症患者58例,未合并不孕症患者40例,美国生殖医学学会(American Society for Reproductive Medicine,ASRM)分期Ⅰ期55例,Ⅱ期31例,Ⅲ期8例,Ⅳ期4例;另外选取同期在本院行常规妇科检查的育龄期健康妇女11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血清miRNA-93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评估miRNA-93对EMT合并不孕的诊断价值;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孕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miRNA-93相对表达量为0.24±0.0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0.31±0.12,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747,P<0.05)。EMT患者不孕者血清miRNA-93表达水平为0.21±0.06,显著低于非不孕者的0.28±0.11,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55,P=0.001)。EMT患者中ASRM分期Ⅰ期、Ⅱ期、Ⅲ期、Ⅳ期的miRNA-93相对表达量为0.21±0.07、0.25±0.06、0.34±0.08、0.38±0.04,随着ASRM分期的升高,miRNA-93表达水平下降,不同分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6.659, 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miRNA-93预测EMT合并不孕的最佳临界点为0.28,灵敏度为93.24%,特异度为55.32%,曲线下面积(AUC)为0.69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iRNA-93是EMT患者不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EMT患者血清miRNA-93表达水平下降,且下降程度与患者病情分期一致,合并不孕的EMT患者血清miRNA-93表达水平显著低于非不孕患者,这提示血清miRNA-93对于评估EMT疾病进展和不孕具有一定价值。
2021 Vol. 38 (2): 220-222 [摘要] ( 58 ) HTML (1 KB)  PDF (1259 KB)  ( 65 )
223 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远期妊娠率的预测价值
郭一卜, 黄向红
DOI: 10.3969/j.issn.1671-7171.2021.02.018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EFI)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合并不孕患者远期妊娠率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200例的EMT合并不孕患者,根据治疗前EFI将患者分为A组(n=85,≥9分)、B组(n=48,5~8分)、C组(n=42,≤4分),随访3年统计三组患者妊娠情况,分析EFI对患者3年妊娠率的预测价值。【结果】 三组年龄、不孕年限、不孕比例、妊娠率、足月分娩率、术后首次妊娠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妊娠率、足月分娩率显著低于A组、B组,术后首次妊娠时间长于A组、B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首次妊娠时间长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术后6个月妊娠率均显著高于13~24个月、25~36个月; A组术后6个月妊娠率高于C组(P<0.05),但C组13~24个月、25~36个月妊娠率高于A组(P<0.05)。ROC曲线显示:EFI预测术后妊娠率的曲线下面积为0.76,特异度为62.3%,灵敏度为79.8%。【结论】 EFI≥9分的EMT合并不孕患者3年妊娠率较高,术后首次妊娠时间较短,EFI对预测EMT合并不孕患者术后妊娠具有重要价值。
2021 Vol. 38 (2): 223-226 [摘要] ( 54 ) HTML (1 KB)  PDF (1258 KB)  ( 63 )
227 单孔胸腔镜与单操作孔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对比研究
于志奇, 孟永胜, 邵壮, 宋小勇, 周君君, 李鲁
DOI: 10.3969/j.issn.1671-7171.2021.02.019
【目的】 比较单孔胸腔镜与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行肺大疱切除加胸膜固定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84例自发性气胸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单孔胸腔镜手术治疗,n=43)和对照组(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n=41)。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带管时间、止痛方式所占比例、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切口长度、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止痛方式、术后带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各有1例肺不张伴胸腔积液,予局麻下行胸腔闭式引流,抗感染并嘱患者加强呼吸锻炼后均顺利恢复,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不延长手术及住院时间且不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前提下,单孔胸腔镜更符合患者对微创和美观的需求,用于治疗自发性气胸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1 Vol. 38 (2): 227-229 [摘要] ( 75 ) HTML (0 KB)  PDF (1161 KB)  ( 76 )
230 儿童肾母细胞瘤术前全身静脉化疗与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刘宇, 何军, 何天衢, 黄亚雄, 赵夭望
DOI: 10.3969/j.issn.1671-7171.2021.02.020
【目的】 对比分析术前全身静脉化疗和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对儿童肾母细胞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本院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肾母细胞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8例通过经导管动脉栓塞方式进行术前化疗(观察组),33例以全身静脉给药方式进行化疗(对照组)。观察两组的肿瘤减积率、肿瘤坏死率、包膜完整率、术前化疗总体有效率、肿瘤全切率、2年无瘤生存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肿瘤减积率、肿瘤坏死率、包膜完整率、术前化疗总体有效率和肿瘤全切率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2年无瘤生存率(94%)高于观察组(88%),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肾母细胞瘤术前应用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与全身静脉化疗相比,更利于手术切除,疗效更高,不良反应更少,但是在2年无瘤生存率上未展现更好的优势,还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和随访时间进行临床研究。
2021 Vol. 38 (2): 230-232 [摘要] ( 64 ) HTML (1 KB)  PDF (1156 KB)  ( 53 )
233 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比伐芦定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心电图指标及心功能的影响
董志华, 张川海, 赵赫
DOI: 10.3969/j.issn.1671-7171.2021.02.021
【目的】 探讨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比伐芦定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介入术后心电图指标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选择2018年2月至2020年4月辽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行PCI术治疗的116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比伐芦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分级、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清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肌钙蛋白T(cTnT)水平]及心电图情况[体表心电图QT离散度(QTd)、ST段回落]。治疗后随访3个月,记录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LVEF水平高于治疗前,LVESD、LVEDD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与对照组存在差异,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血清H-FABP、IMA、cTnT、IL-6、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QTd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T段回落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随访,观察组、对照组各脱落1例,观察组MACE发生率为7.02%(4/57),低于对照组的21.05%(12/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3,P=0.031<0.05)。【结论】 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比伐芦定治疗可改善AMI患者PCI术后心肌灌注、心电图情况及心功能,减轻机体炎症反应,降低血清H-FABP、IMA、TnT水平,减轻心肌损伤,降低MACE发生率,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2021 Vol. 38 (2): 233-236 [摘要] ( 62 ) HTML (0 KB)  PDF (1188 KB)  ( 61 )
237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动剂联合宫内放置LNG-IUS对EMT患者术后复发、痛经程度及性激素和CA125水平的影响
张娟, 韩小曼, 肖敏素
DOI: 10.3969/j.issn.1671-7171.2021.02.022
【目的】 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动剂(GnRH-a)联合宫内放置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患者术后复发、痛经程度及性激素、糖抗原125(CA125)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陕西省宝鸡市眉县人民医院拟行腹腔镜手术的EMT患者107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54)和对照组(n=53)。观察组术后给予GnRH-a 治疗3个周期,并宫内放置LNG-IUS;对照组术后仅给予GnRH-a 治疗3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的痛经程度(VAS评分)、血清CA125、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随访24个月,统计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 术后3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E2、FSH、LH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清CA125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A125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随访24个月,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1.87%(1/5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96%(7/54)(P<0.05),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44,P=0.029)。【结论】 EMT患者术后宫内放置LNG-IUS,可减少复发,降低血清CA125水平,缓解痛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1 Vol. 38 (2): 237-239 [摘要] ( 52 ) HTML (0 KB)  PDF (1163 KB)  ( 85 )
240 法舒地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MP-10、ox-LDL及GSH-Px的影响
沈育桦, 阮琼艳, 杨祺
DOI: 10.3969/j.issn.1671-7171.2021.02.023
【目的】 探讨法舒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0 (MMP-10)、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的影响。【方法】 本院收治的10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法舒地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血清指标水平变化、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活动能力、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45/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32/50),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NIHSS评分明显降低,ADL评分明显上升,观察组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MMP-10、ox-LDL、GSH-Px水平明显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患者的耐受性较好。【结论】 在常规治疗上增加使用法舒地尔,能降低ACI患者血清MMP-10、ox-LDL及GSH-Px水平,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其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1 Vol. 38 (2): 240-242 [摘要] ( 52 ) HTML (1 KB)  PDF (1160 KB)  ( 22 )
243 西洛他唑联合胺碘酮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凝血功能及心肌重塑的影响
刘亮, 李军朋
DOI: 10.3969/j.issn.1671-7171.2021.02.024
【目的】 探讨西洛他唑联合胺碘酮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凝血功能及心肌重塑的影响。【方法】 在本院行PCI手术的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使用西洛他唑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西洛他唑联合胺碘酮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治疗前后的心肌重塑率及血小板凝聚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肌重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凝聚率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患者出现恶心、眩晕、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0%(34/40),高于对照组的65.0%(26/40),且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已行PCI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使用西洛他唑联合胺碘酮进行治疗,能够优化患者的凝血功能,增加患者心肌重塑,降低血小板凝聚,减少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2021 Vol. 38 (2): 243-245 [摘要] ( 60 ) HTML (1 KB)  PDF (1159 KB)  ( 26 )
246 微小RNA-132在肺结核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王欣, 高瑜, 张权武
DOI: 10.3969/j.issn.1671-7171.2021.02.025
【目的】 探讨微小RNA132(miRNA-132)在肺结核(PTB)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本院结核科诊治的106例PTB患者(PTB组);另外选取同期在本院诊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40例(肺炎组)和本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40例(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miRNA-132的表达。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评估miRNA-132对肺结核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 与肺炎组和对照组相比,PTB组患者外周血中miRNA-132表达显著上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miRNA-132诊断PTB的最佳临界点为0.36,当外周血miRNA-132表达量为0.36时,miRNA-132诊断肺结核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2,95%CI:0.65~0.78,敏感度为68.9%,特异度为76.2%。【结论】 PTB组患者外周血中miRNA-132表达显著上调,ROC曲线分析显示AUC 较高,提示miRNA-132可作为肺结核潜在的诊断标记物。
2021 Vol. 38 (2): 246-248 [摘要] ( 60 ) HTML (1 KB)  PDF (1184 KB)  ( 38 )
249 七氟醚麻醉对肺癌根治手术患者炎性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张晓勇, 韩景田, 韩耀明
DOI: 10.3969/j.issn.1671-7171.2021.02.026
【目的】 探讨七氟醚麻醉对肺癌根治手术患者炎性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 拟实施肺癌根治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七氟醚实施并维持麻醉、对照组采用丙泊酚实施并维持麻醉。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患者血清E-选择素、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E-选择素、sIL-2、HMGB1、TNF-α、IL-6和MDA、SOD、MMP-2、MMP-9水平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24 h,观察组血清E-选择素、sIL-2、HMGB1、TNF-α、IL-6、MMP-2、MMP-9、MD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肺癌根治术中应用七氟醚麻醉有利于减轻手术引起的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
2021 Vol. 38 (2): 249-251 [摘要] ( 58 ) HTML (0 KB)  PDF (1158 KB)  ( 36 )
252 TCD联合血清D-D检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
许平, 汤严严, 张龙
DOI: 10.3969/j.issn.1671-7171.2021.02.027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联合血清D二聚体(D-D)对急性脑梗死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在本院诊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血管造影(CTA)和TCD检查,且均采集静脉血检测其血清D-D水平。比较TCD与CTA检测颅内动脉狭窄的结果,以CTA检测结果为金标准,分析TCD对颅内血管狭窄的诊断价值,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血清D-D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诊断价值,记录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CTA检查结果显示:112例患者中检出颅内血管狭窄者81例,总检出狭窄血管202条,无狭窄者31例。TCD检测出狭窄血管191条,TCD对狭窄血管的诊断一致性较好,Kappa值=0.762,其中TCD对双侧大脑中动脉(MCA)血管狭窄的诊断价值最高,灵敏度为91.76%,阳性预测值为93.98%,一致性最好,Kappa值=0.852。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D-D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AUC值为0.714,以>0.85 mg/L为分界点时诊断价值最高,灵敏度为48.15%,特异度为87.10%;TCD联合血清D-D诊断颅内血管狭窄的灵敏度为93.83%,准确性为95.54%,明显高于血清D-D单一检测(P<0.05),与TCD单一检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D联合血清D-D检测对急性脑梗死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较高,尤其对MCA血管狭窄诊断准确性较高。
2021 Vol. 38 (2): 252-255 [摘要] ( 61 ) HTML (0 KB)  PDF (1205 KB)  ( 66 )
256 改良经脐单孔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
邓花娟, 尚莹莹
DOI: 10.3969/j.issn.1671-7171.2021.02.028
【目的】 探讨改良经脐单孔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在西安医学院附属汉江医院拟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经脐单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三孔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疼痛程度、术后2年妊娠率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首次下床时间及首次排气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6 h、12 h 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妊娠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改良经脐单孔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显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低,且安全性高,对复发率及妊娠率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1 Vol. 38 (2): 256-258 [摘要] ( 84 ) HTML (0 KB)  PDF (1157 KB)  ( 100 )
259 日间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血浆置换对非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付新萍, 赵英, 尚雁茹
DOI: 10.3969/j.issn.1671-7171.2021.02.029
【目的】 观察日间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血浆置换对非胆源性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炎症因子及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本院收治的80例非胆源性S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血液净化组接受日间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联合组在血液净化组基础上接受至少1次的血浆置换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炎症指标、肠黏膜屏障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死亡情况。【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87.5%)高于血液净化组(65.0%)(P<0.05)。治疗后,两组血淀粉酶及脂肪酶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联合组较血液净化组低(均P<0.05);两组CRP、TNF-α、降钙素原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联合组较血液净化组低(均P<0.05);两组内毒素、二胺氧化酶、D-乳酸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联合组较血液净化组低(均P<0.05)。联合组治疗期间新发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血液净化组(20.0% vs 35.0%),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病死率(5.0% vs 7.5%)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相比单独使用日间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血浆置换可提高非胆源性SAP的疗效,改善患者胃肠功能及炎症水平,且安全性高。
2021 Vol. 38 (2): 259-261 [摘要] ( 53 ) HTML (1 KB)  PDF (1158 KB)  ( 44 )
262 胫骨骨折术后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比较
陈亚莉, 吴畏, 王兴华, 刘吉兰
DOI: 10.3969/j.issn.1671-7171.2021.02.030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用于胫骨骨折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胫骨骨折患者80例,按镇痛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33),对照组予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镇痛,观察组予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对比两组的镇痛镇静效果、股四头肌肌力及不良反应率。【结果】 两组屈膝及静息时 术后12 h、24 h、48 h VAS评分均小于术后8 h和术后4 h(P<0.05),而两组间同一时间屈膝及静息时 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8 h、12 h、24 h Ramsay评分均低于术后4 h(P<0.05),两组间同一时间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股四头肌肌力:术前>术后24 h>术后48 h(P<0.05),观察组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术后24 h、术后48 h肌力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15%(9/4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42%(14/33),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27,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收肌管阻滞与股神经阻滞术后镇痛、镇静效果相当,但收肌管阻滞镇痛更为迅速、对股四头肌肌力影响较小,更有利于术后早期康复治疗,安全性更高。
2021 Vol. 38 (2): 262-265 [摘要] ( 74 ) HTML (0 KB)  PDF (1178 KB)  ( 216 )
266 LncRNA AC007009.1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分期相关性研究
任红敏, 秦文婧
DOI: 10.3969/j.issn.1671-7171.2021.02.031
【目的】 研究lncRNA AC007009.1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分期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0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50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手术后标本癌组织,对其lncRNA AC007009.1进行检测,以lncRNA AC007009.1水平中位数(5.24±2.05)取临界值(5.23),将其分为lncRNA AC007009.1高表达组(n=93)与lncRNA AC007009.1低表达组(n=57),对两组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年龄、性别、临床分期、是否存在远处转移、吸烟史、酗酒史、肿瘤大小)进行分析,并将有差异的信息纳入Logistic回归性分析,分析lncRNA AC007009.1高表达的危险因素,明确NACLC病理特征与lncRNA AC007009.1的关系。【结果】 高表达组年龄≥60岁、远处无转移、临床分期Ⅲ或Ⅳ期、吸烟的患者显著多于低表达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酗酒史、肿瘤大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性分析结果表明,年龄≥60岁、远处无转移、临床分期Ⅲ或Ⅳ期、有吸烟史是lncRNA AC007009.1高表达的的危险因素。【结论】 LncRNA AC007009.1与NSCLC的年龄、临床分期、远处转移、吸烟史密切相关,可作为NSCLC早期评估的重要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1 Vol. 38 (2): 266-268 [摘要] ( 54 ) HTML (1 KB)  PDF (1161 KB)  ( 41 )
269 射频消融联合DC-CIK免疫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研究
吴炜
DOI: 10.3969/j.issn.1671-7171.2021.02.032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RFA)联合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DC-CIK)免疫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86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采用RFA治疗)和观察组(采用RFA联合DC-CIK免疫治疗),每组各43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免疫功能、肝功能以及患者存活情况,并比较两组近期疗效以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疾病控制率为79.07%(34/4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86%(1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低于对照组(P<0.05);而观察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中CD3+、CD4+、CD4+/CD8+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91%(12/43),高于对照组的23.26%(10/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年、3年存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RFA联合DC-CIK免疫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疗效显著,可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免疫功能,降低肝功能损害程度,延长存活率,且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1 Vol. 38 (2): 269-271 [摘要] ( 65 ) HTML (0 KB)  PDF (1163 KB)  ( 46 )
272 护理结局分类系统应用于急性胰腺炎患者健康教育效果的价值分析
戴斌, 李鑫
DOI: 10.3969/j.issn.1671-7171.2021.02.033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中应用护理结局分类系统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12月本院收治的4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给予基于护理结局分类系统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健康行为评分及焦虑、抑郁情绪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健康责任、运动锻炼、心理状态与营养状态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评分分别为(10.73±2.59)分、(10.86±2.62)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92±3.83)分、(15.73±3.7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急性胰腺炎患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中应用护理结局分类系统可较好地规范患者的健康行为,提高其健康行为能力,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1 Vol. 38 (2): 272-274 [摘要] ( 56 ) HTML (1 KB)  PDF (1156 KB)  ( 61 )
275 直肠后壁庤上黏膜保留切除吻合术与Milligan-Morgan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比较
陈富军, 刘昌萍, 李刚, 骆川云, 李成书, 昝朝元, 原相军, 李杉, 贺平
DOI: 10.3969/j.issn.1671-7171.2021.02.034
【目的】 探讨吻合器直肠后壁痔上黏膜保留切除吻合术(SRMEB)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混合痔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采用SRMEB术)和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每组45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临床疗效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痊愈42例、显效3例,对照组痊愈41例、显效5例,两组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P=0.71>0.05)。1年时间的随访,均未发现复发病例。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疼痛评分、肛缘水肿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吻合器直肠后壁痔上黏膜保留切除吻合术治疗混合痔疗效确切,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
2021 Vol. 38 (2): 275-277 [摘要] ( 56 ) HTML (1 KB)  PDF (2077 KB)  ( 82 )
278 左旋多巴联合卡巴拉汀对帕金森患者认知障碍、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影响
弥婉军, 畅琳
DOI: 10.3969/j.issn.1671-7171.2021.02.035
【目的】 探讨左旋多巴联合卡巴拉汀改善帕金森患者认知障碍、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6例帕金森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左旋多巴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左旋多巴联合卡巴拉汀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治疗前后认知、运动和平衡功能评分、治疗前后腱反射、肌张力、肌痉挛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肌强直、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及姿势步行障碍)改善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阿尔茨海默病评价量表-认知分量表(ADAS-Cog)和统一帕金森病评价量表第三部分(UPDRS-Ⅲ)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Berg平衡功能量表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腱反射、肌张力、肌痉挛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54%(P<0.05)。【结论】 采用左旋多巴联合卡巴拉汀治疗帕金森患者,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认知障碍、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安全性也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1 Vol. 38 (2): 278-280 [摘要] ( 58 ) HTML (0 KB)  PDF (1160 KB)  ( 47 )
       临床研究
281 同步支持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配偶心理健康及照顾行为的影响
陈瑜, 张怡, 曾戎
DOI: 10.3969/j.issn.1671-7171.2021.02.036
【目的】 探讨配偶同步支持干预对乳腺癌手术患者配偶心理健康及照顾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乳腺癌手术患者的配偶72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名。对照组给予包括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用药指导、并发症预防、出院指导等在内的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配偶同步支持干预。比较两组心理健康及照顾行为评分。【结果】 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情绪管理、饮食管理、用药管理、疾病管理、康复锻炼管理等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配偶同步支持有助于缓解乳腺癌手术患者的配偶焦虑抑郁情绪,促进其养成良好的照顾行为,预期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2021 Vol. 38 (2): 281-283 [摘要] ( 53 ) HTML (1 KB)  PDF (1143 KB)  ( 79 )
284 局部氧疗联合鞣酸软膏治疗新生儿尿布性皮炎的疗效观察
余琴琴, 陈利利
DOI: 10.3969/j.issn.1671-7171.2021.02.037
【目的】 探讨局部氧疗联合鞣酸软膏治疗新生儿尿布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诊治的新生儿尿布性皮炎94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6)。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鞣酸软膏外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局部氧疗,比较两组患儿创面愈合时间、临床疗效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儿创面愈合时间为(2.86±0.45)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12±0.51)d,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15, P<0.01);观察组治愈率、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0.83% vs 47.86%, 97.92% vs 82.61%),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163、6.358,均P<0.05)。【结论】 局部氧疗联合鞣酸软膏治疗新生儿尿布性皮炎,可促进创面愈合,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1 Vol. 38 (2): 284-285 [摘要] ( 44 ) HTML (0 KB)  PDF (1121 KB)  ( 32 )
286 炔诺酮联合氨甲环酸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疗效观察
刘瑾华, 吴娟
DOI: 10.3969/j.issn.1671-7171.2021.02.038
【目的】 探讨炔诺酮联合氨甲环酸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10月在本院诊治的64例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炔诺酮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氨甲环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激素[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及孕酮(P)]水平、治疗后止血时间和血红蛋白水平等。【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激素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SH及LH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E2、P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P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而其他3个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SH、LH及E2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止血时间明显缩短,血红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3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1.25%(26/3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25%(18/32),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55,P=0.031)。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9.38%(3/3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25%(10/32),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30,P=0.030)。【结论】 炔诺酮联合氨甲环酸治疗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缩短止血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21 Vol. 38 (2): 286-288 [摘要] ( 48 ) HTML (0 KB)  PDF (1139 KB)  ( 38 )
289 视频健康教育联合简易游戏对学龄前期手足口病住院患儿疾病认知水平及遵医行为的影响
张晓莹, 刘娟
DOI: 10.3969/j.issn.1671-7171.2021.02.039
【目的】 探讨视频健康教育联合简易游戏对学龄期手足口病(HFMD)患儿疾病认知水平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本院收治的学龄期HFMD住院患儿1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视频健康教育联合简易游戏,比较两组患儿对HFMD的认知水平、遵医行为、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发病原因、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主要临床表现、预防措施等疾病认知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饮食依从(91.38%)、运动依从(93.10%)、用药依从(94.83%)、行为依从(94.83%)等遵医行为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退热时间、皮疹消退时间、口腔疱疹消退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随访1年,观察组复发率为1.78%(1/5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07%(1/7),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视频健康教育联合简易游戏有助于提高学龄期HFMD患儿疾病认知水平,促进遵医行为的养成,提高治疗效果。
2021 Vol. 38 (2): 289-291 [摘要] ( 44 ) HTML (0 KB)  PDF (1137 KB)  ( 90 )
292 三种超声风险分层系统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比较
张莹, 马兵, 王林林
DOI: 10.3969/j.issn.1671-7171.2021.02.040
【目的】 探讨2015年美国甲状腺学会《成人甲状腺结节与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 (ATA指南分级)、Kwak等2011年制订的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Kwak TI-RADS)、美国放射学院2017年颁布的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ACR TI-RADS) 三种超声风险分层系统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在山东省立第三医院诊治的11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超声资料,采用ATA指南分级、Kwak TI-RADS 、ACR TI-RADS 三种超声风险分层系统对甲状腺结节分类,以病理学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三种超声风险分层系统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结果】 180个结节中有82个良性结节,98个恶性结节。良性和恶性甲状腺结节边缘形态、纵横比、结构、回声和钙化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Kwak TI-RADS的3、4a、4b和5类甲状腺结节的恶性率分别为8.33%、7.32%、45.45%、89.16%、90.00%,ATA指南分级的极低危、低危、中危、重危和分类不明甲状腺结节的恶性率分别为5.00%、7.14%、44.44%、86.81%、24.32%,ACR TI-RADS的TR2、TR3、TR4、TR5类甲状腺结节的恶性率分别为9.52%、0.00%、40.00%和83.33%。ATA指南分级极低危和中危恶性率均超过参考的恶性率,ACR TI-RADS的TR3类结节的恶性率为0。Kwak TI-RADS、ACR TI-RADS和ATA指南分级的AUC分别为0.897、0.912和0.871。Kwak TI-RADS和ATA指南分级敏感度均高于ACR TI-RADS,但ACR TI-RADS特异度最高。【结论】 三种超声风险分层系统对甲状腺结节风险评估均有其明显优势,其中ACR TI-RADS归类的结节最全面,特异度最高,ATA 指南分级不能进行归类的结节最多。
2021 Vol. 38 (2): 292-294 [摘要] ( 60 ) HTML (1 KB)  PDF (1196 KB)  ( 103 )
295 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预后的关系
景永宏, 杜娟英
DOI: 10.3969/j.issn.1671-7171.2021.02.041
【目的】 探讨血小板计数(PL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水平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在本院接受化疗的63例NSCLC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35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PLT、FIB、D-D水平及观察组治疗前后PLT、FIB和D-D水平的变化;分析NSCLC患者临床特征、凝血功能与患者生存期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1)观察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PLT、FIB、D-D)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2)观察组治疗后PLT、FIB、D-D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化疗后CD3+CD8+水平较治疗前降低,CD3+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3)Log-Rank生存比较显示肿瘤大小、淋巴转移、TNM分期、PLT、FIB和D-D均是影响NSCLC患者生存期和预后的因素(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D-D、FIB是NSCL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 晚期NSCLC患者往往存在凝血与纤溶系统的激活,PLT、FIB和D-D含量与NSCLC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对于评价NSCLC患者预后和生存期具有参考意义。
2021 Vol. 38 (2): 295-297 [摘要] ( 48 ) HTML (1 KB)  PDF (1148 KB)  ( 58 )
298 导乐分娩应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王新丽, 王建英
DOI: 10.3969/j.issn.1671-7171.2021.02.042
【目的】 探讨导乐分娩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疗效及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在本院拟阴道分娩产妇6000例作为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体位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导乐分娩。收集两组产妇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孕周、胎儿体质量、宫口扩张度、催产素应用、产程时间、产前抑郁、产前焦虑等临床资料并比较两组镇痛效果。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分娩镇痛效果与上述临床资料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分娩镇痛后产程、2 h出血量、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3000名产妇2583例分娩镇痛效果良好,417例(16.14%)分娩镇痛效果不佳。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结果表明:观察组产妇分娩镇痛效果与年龄、孕周、应用催产素无关(P>0.05);观察组产妇分娩镇痛效果与胎儿体质量、宫口扩张度、产程时间、产前抑郁、产前焦虑有关(P<0.05)。【结论】 导乐分娩用于分娩镇痛中有良好的效果,但分娩镇痛影响的危险因素较多,应根据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分娩镇痛效果。
2021 Vol. 38 (2): 298-300 [摘要] ( 49 ) HTML (0 KB)  PDF (1139 KB)  ( 93 )
301 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偏头痛患者应对方式及健康行为的影响
屈彦, 牟春英, 郭小娟
DOI: 10.3969/j.issn.1671-7171.2021.02.043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慢性偏头痛患者应对方式及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80例慢性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阿米替林联合普瑞巴林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联合应用认知行为干预。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应对方式、健康行为、临床疗效。【结果】 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面对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屈服、回避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面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屈服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回避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人际关系等评分均明显高于同组干预前(P<0.05);观察组患者人际关系、个人目标、压力应对、健康责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营养、运动锻炼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发作频率低于干预前,持续时间短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程度、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有助于提高慢性偏头痛患者积极应对水平,促进健康行为方式的养成,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2021 Vol. 38 (2): 301-303 [摘要] ( 42 ) HTML (0 KB)  PDF (1140 KB)  ( 69 )
304 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分析
董丽侠, 刘爱波
DOI: 10.3969/j.issn.1671-7171.2021.02.044
【目的】 探讨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分析。【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100例尿路感染患者,从其中段尿标本中分离出120株病原菌,对主要病原菌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尿路感染病原菌主要以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为主,分别占35.00%、15.00%和11.67%;不同性别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60岁患者大肠埃希菌和粪肠球菌检出率分别为56.36%和27.27%,明显高于≤60岁患者的24.44%和6.67%(P<0.05)。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呋喃妥因、亚胺培南耐药性低,均低于10.00%;粪肠球菌对呋喃妥因、万古霉素无耐药性;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无耐药性。【结论】 尿路感染病原菌主要以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为主,在临床治疗时应根据临床经验和药敏试验个性化选择药物。
2021 Vol. 38 (2): 304-305 [摘要] ( 109 ) HTML (0 KB)  PDF (1119 KB)  ( 89 )
306 认知行为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应对方式的影响
徐佳佳
DOI: 10.3969/j.issn.1671-7171.2021.02.045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肝癌介入治疗患者11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予以认知行为干预。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疾病不确定感、应对方式、生活质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疾病不明确性、不一致性、复杂性、不可预测性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0.12±4.24 vs 36.54±5.15, 13.45±2.10 vs 18.76±3.12, 16.45±3.12 vs 20.15±3.41, 10.21±1.45 vs 14.45±1.62)(t=7.202, 10.566, 5.991, 14.594, P<0.05或P<0.01);面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回避、屈服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6.17±3.15 vs 22.14±3.24, 15.02±2.28 vs 18.20±3.12, 8.35±1.32 vs 10.35±1.24)(t=6.674, 6.518, 8.264, P<0.05或 P<0.01);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总体健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5.40±8.21 vs 66.92±7.83, 76.42±9.01 vs 71.93±8.25, 73.59±8.45 vs 65.52±7.45, 70.58±8.65 vs 64.23±8.42, 73.51±9.59 vs 67.40±8.83, 72.15±8.24 vs 66.42±7.56)(t=5.593, 2.750, 5.361, 3.936, 9.575, 3.834, P<0.05 或 P<0.01)。【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有助于缓解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疾病不确定感,规避消极应对行为,促进积极应对行为的养成,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2021 Vol. 38 (2): 306-309 [摘要] ( 47 ) HTML (1 KB)  PDF (1167 KB)  ( 78 )
310 支持性心理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在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刘芳, 贾文成, 孙亚兰
DOI: 10.3969/j.issn.1671-7171.2021.02.046
【目的】 探讨支持性心理干预联合认知行为干预对脊髓颈椎病手术患者心理状况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行择期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时间分为试验组(2018年1~12月)48例、对照组(2017年1~12月)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联合支持性心理干预、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况、睡眠质量、护理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患者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精神病性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6.24±3.20 vs 18.12±2.54, 14.32±2.32 vs 15.75±2.24, 20.24±3.45 vs 24.36±4.20, 14.12±2.32 vs 16.23±2.24, 11.45±1.32 vs 13.54±1.26)(t=3.102, 3.002, 5.159, 4.394, 7.753, 均P<0.05);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0.94±0.28 vs 1.62±0.34, 0.86±0.25 vs 1.40±0.42, 1.17±0.32 vs 1.72±0.35, 1.14±0.38 vs 1.85±0.42, 1.24±0.36 vs 1.76±0.40, 1.15±0.32 vs 1.78±0.35, 7.78±1.45 vs 11.48±2.32)(t=10.506, 7.567, 7.874, 8.512, 6.563, 9.019, 9.254, P<0.05或0.01);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5.83% vs 81.82%,χ2=4.654, P<0.05)。【结论】 支持性心理干预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有助于缓解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2021 Vol. 38 (2): 310-313 [摘要] ( 58 ) HTML (0 KB)  PDF (1165 KB)  ( 115 )
       护理园地
314 多元化健康教育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范晶晶, 陈媛
DOI: 10.3969/j.issn.1671-7171.2021.02.047
【目的】 探讨多元化健康教育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6月至2019年7月本院收治的108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住院时间及是否应用多元化健康教育将其分为观察组(2019年1~7月给予多元化健康教育,n=57)和对照组(2018年6~12月给予常规健康教育,n=51)。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康复效果、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概念、自我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ESCA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NRS评分、Cobb角度低于对照组,Frankel脊髓神经分级评分、椎体高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07%(16/57),低于对照组的50.98%(26/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5,P=0.015<0.05)。【结论】 多元化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手术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水平,促进患者康复,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021 Vol. 38 (2): 314-316 [摘要] ( 47 ) HTML (0 KB)  PDF (1138 KB)  ( 110 )
317 SBAR沟通模式应用于急诊儿科患儿的效果评价
郭慧
DOI: 10.3969/j.issn.1671-7171.2021.02.048
【目的】 探讨基于SBAR沟通模式指引下的医护沟通在急诊儿科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12月急诊儿科患儿13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诊治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2019年7~12月,n=72)和对照组(2019年1~6月,n=63)。对照组给予传统急诊儿科医护沟通方式,观察组给予基于SBAR沟通模式的医护沟通模式。比较两组护士临床沟通能力、医生满意度、患儿家属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护士建立和谐关系、敏锐视听、确认患者问题、传递有效信息、验证感受、临床沟通能力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急诊儿科医生、患儿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因沟通所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78%(2/72),低于对照组的15.87%(10/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15,P<0.01)。【结论】 基于SBAR沟通模式的医护沟通有助于促进急诊儿科护士临床沟通能力的养成,提高医生、患儿家属满意度,降低因沟通所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2021 Vol. 38 (2): 317-318 [摘要] ( 52 ) HTML (1 KB)  PDF (1121 KB)  ( 37 )
319 基于量化评估策略下的分层护理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
聂培华, 孙妮娜
DOI: 10.3969/j.issn.1671-7171.2021.02.049
【目的】 分析基于量化评估策略下的分层护理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院收治的重症颅脑外伤术后患者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基于量化评估策略下的分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护理效果、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基础护理、专科护理、病房消毒与管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ICU住院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院内感染、压疮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2.38%(1/42),2.38%(1/42)和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4.29%(6/42), 19.05%(8/42)和 9.52%(4/42),且差异均有显著性( 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7.62%(41/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3%(35/42),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结论】 基于量化评估策略下的分层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护理质量的提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院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2021 Vol. 38 (2): 319-321 [摘要] ( 59 ) HTML (0 KB)  PDF (2239 KB)  ( 118 )
版权所有 © 2013 医学临床研究杂志社  湘ICP备13012052号-1
办公地址: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新军路43号煤炭大院主办公楼6楼621、623、632、636室 邮编:410011 电话(传真):0731-84824007 E-mail:jcr_cs.hn@vip.163.com
技术支持: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