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纠正亚低温联合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严重腹部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应用 |
安伟峰1, 丁楠楠2, 张玲1 |
1.湖北省老河口市第一医院,湖北 老河口 441800; 2.湖北文理学院附属襄阳市中心医院药学部,湖北 襄阳 441021 |
|
|
摘要 【目的】探讨纠正亚低温联合限制性液体复苏对严重腹部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HS)患者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94例严重腹部创伤合并H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成观察组(纠正亚低温+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与对照组(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每组47例。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心脏指数(CI)、中心静脉压(CVP)]、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动脉血乳酸(ABL)、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IL)-6、IL-10]水平变化,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24 h后SvO2、CI、CVP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PT值低于治疗前,对照组高于治疗前,且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CRP、IL-6水平较治疗前降低,IL-10水平高于治疗前,且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为4.3%(2/47)、6.7%(3/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0%(8/47)、23.1%(9/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腹部创伤合并HS应用纠正亚低温联合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减轻炎性损伤,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
|
|
关键词 :
腹部损伤/治疗,
休克,
创伤性/治疗,
低温
|
收稿日期: 2018-11-12
|
|
[1] 杨鹤鸣, 吴航滨, 张长春,等. 损害控制外科在严重腹部创伤休克救治的分阶段应用[J].创伤外科杂志, 2017, 19(2):138-141. [2] Gazmuri RJ, Whitehouse K, Whittinghill K,et al. Early and sustained vasopressin infusion augments the hemodynamic efficacy of restrictive fluid resuscitation and improves survival in a liver laceration model of hemorrhagic shock[J].J Trauma Acute Care Surg,2017, 82(2):317-327. [3]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分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重症医学专业委员会,等. 创伤失血性休克诊治中国急诊专家共识[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7, 26(12):1358-1365. [4] 刘大为. 实用重症医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405-406. [5] Chang R, Holcomb JB. Optimal Fluid Therapy for Traumatic Hemorrhagic Shock[J].Crit Care Clin,2017, 33(1):15-36. [6] 刘力行, 聂时南, 刘云,等. 创伤后自发性低体温急救处理现状与临床问题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16, 51(6):725-729. [7] 杜薇, 刁玉刚, 周锦,等. 低温环境暴露对失血性休克猪全麻期间血流动力学和氧代谢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7, 37(2):247-250. [8] 高铁梅, 吴冰清, 茆顺翠,等. 血乳酸监测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J].山西医药杂志, 2017, 46(13):1596-1598. [9] 谢成明, 胡勇, 夏米佳,等. 创伤后凝血功能障碍误诊致死亡一例原因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 2017, 30(5):14-16. [10] 蔡腾, 王振杰, 王林,等. 乳酸钠林格液和醋酸钠林格液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TNF-αIL-6和IL-10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 2016, 36(2):166-170. |
[1] |
文家智, 向庆勇, 陈晨, 罗俊毅, 邓滨. VEGF、Hsp70、IL-1β表达与自发性脑出血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 医学临床研究, 2019, 36(3): 477-479. |
[2] |
吕立文,唐宇涛,潘春熹,李喆,卢一郡. 高/低目标血压与老年脓毒症休克患者28d和90d病死率的关系[J]. 医学临床研究, 2018, 35(4): 632-634. |
[3] |
邹帅,张婷,陈钇然,李灿,罗怡婷,刘亚林. P(cv-a)CO2与血乳酸清除率联合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中的应用[J]. 医学临床研究, 2018, 35(4): 724-726. |
[4] |
黄羽. 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联合亚低温对伴H型高血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18, 35(2): 284-287. |
[5] |
姚柱炜,张猛,周小琴,蒙剑锋. 谷氨酸受体拮抗剂对电休克后抑郁大鼠记忆障碍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18, 35(1): 1-3,7. |
[6] |
盛富强;贺茂荣;张美玲;陈彬;. HSP70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LR4信号通路活化的相关性研究[J]. 医学临床研究, 2017, 34(4): 654-657. |
[7] |
杨志勇;万海涛;严畅;. 不同温度疗法治疗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J]. 医学临床研究, 2017, 34(4): 768-770. |
[8] |
赵兴昌,赵国文,崔拥国. 亚低温处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17, 34(11): 2222-2224. |
[9] |
吴佳. 不同亚低温治疗时机对心肺脑复苏患者预后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17, 34(11): 2175-2177. |
[10] |
张智光;任民;胡芸海;马骏;陈志远. NSCLC组织中MMP-9、bcl-2及HSP90α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医学临床研究, 2017, 34(1): 36-38. |
[11] |
周治平 余丹 王学颖 杨国帅 王爱岳 李瀛 侯丹 肖成业. 亚低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自体神经干细胞HIF1α、MMP2表达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16, 33(3): 417-420. |
[12] |
刘旭 吕隽 李文强. 急诊脓毒症病死率评分在急诊脓毒症休克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 医学临床研究, 2016, 33(2): 216-220. |
[13] |
储开云;潘亚娟;石红. 骨科手术中低体温对全麻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认知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16, 33(12): 2461-2463. |
[14] |
司金春 崔月 杨琰琦. 亚低温治疗及选择时机对窒息大鼠心肺复苏后的脑保护作用[J]. 医学临床研究, 2016, 33(1): 7-10. |
[15] |
林国模%王丽%周涛. 出血性休克与脑病综合征6例[J]. 医学临床研究, 2014, 31(8): 1617-1618.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