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临床研究
            首 页    |    期刊简介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合作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医学临床研究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16年 33卷 3期
刊出日期:2016-04-26

论 著
 
 
       论 著
417 亚低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自体神经干细胞HIF1α、MMP2表达的影响
周治平 余丹 王学颖 杨国帅 王爱岳 李瀛 侯丹 肖成业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自体神经干细胞HIF1α、MMP2表达的影响。【方法】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常温组(B组)、缺血再灌注+亚低温组(C组)。检测并比较A组、B组和C组缺血后再灌注各时间点的海马区HIF1α、MMP2的表达水平。【结果】A组可见很少量的HIF1α、MMP2表达;B组和C组再灌注1 d 后HIF1α、MMP2阳性细胞表达均处于较高水平,再灌注3 d后阳性细胞表达逐渐下降,再灌注1 d、3 d及7 d后 C组阳性细胞数均较B组低(P<0.05),但再灌注14 d后两组阳性细胞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亚低温对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亚低温治疗抑制HIF1α、MMP2阳性细胞的表达有关。
2016 Vol. 33 (3): 417-420 [摘要] ( 139 ) HTML (1 KB)  PDF  (0 KB)  ( 37 )
420 急性多发性后循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及病因学分析
周艳雯 戴亚辉 靳令经 聂志余
【目的】探讨急性多发性后循环脑梗死的发病危险因素及病因。【方法】纳入急性多发性后循环脑梗死患者463例,根据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病灶特点将患者分为急性多发性脑梗死组(AMBI)以及急性单发脑梗死组(ASBI),按改良TOAST分型标准对其进行病因分类。对其可能的危险因素分别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同时将其按年龄分为中青年组、老年组和高龄组,对可能危险因素行单因素分析。【结果】AMBI组与ASBI组相比,饮酒史、高脂血症及下肢血管斑块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高脂血症为AMBI组独立危险因素。在病因学上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AMBI组内各年龄段的比较中,中青年饮酒、吸烟较多见(P<0.05),老年人群以心脏疾病多见(P<0.05)。【结论】高脂血症及性别(男性)是急性多发性后循环脑梗死AMBI的独立危险因素,中青年急性多发性后循环脑梗死AMBI患者以吸烟及饮酒史较常见,而心脏疾病更多见于老年及高龄后循环AMBI患者。
2016 Vol. 33 (3): 420-423 [摘要] ( 106 ) HTML (1 KB)  PDF  (0 KB)  ( 30 )
424 胎儿皮下软组织厚度及肝脏长度与体质量的相关性
田艾军 唐琴 张军辉
【目的】探讨胎儿皮下软组织厚度及肝脏长度(LL)与胎儿体质量(EFW)的相关性。【方法】将孕龄为13~40周的1713例正常胎儿按照孕龄分为六组:A组(13~16周);B组(17~20周);C组(21~24周);D组(25~28周);E组(29~32周);F组(33~36周);G组(37~40周)。采用四维超声测量各组胎儿双顶径、头围、腹围、股骨长度、肱骨长度并估测EFW,同时测量胎儿颈项皮肤厚度(NF)、面颊(CCD)、腹部(ASTT)、肱骨(HSTT)、股骨(FSTT)皮下软组织厚度及LL,分析各指标与EFW的相关性。【结果】NF、CCD、ASTT、HSTT、FSTT皮下软组织厚度及LL与EFW呈显著性正相关(r=0.53、0.66、0.60、0.68、0.71、0.88,P<0.05),且NF、CCD、ASTT、HSTT、FSTT、LL均与孕周呈正相关(r=0.72、0.71、0.68、0.78、0.81、0.82,P<0.05)。【结论】胎儿NF、CCD、ASTT、HSTT、FSTT皮下软组织厚度及LL与EFW相关性,采用四维彩超测量NF、CCD、ASTT、HSTT、FSTT皮下软组织厚度及LL预测EFW相对准确,方法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016 Vol. 33 (3): 424-426 [摘要] ( 122 ) HTML (1 KB)  PDF  (0 KB)  ( 37 )
427 两种反向添加方案对GnRH抑制剂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患者性激素水平和骨质疏松的影响
李博 杨静 胡赛男 周绍明 龚颖萍
【目的】比较两种反向添加方案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抑制剂治疗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EM)术后患者性激素和骨质密度的影响。【方法】收集在本院因重度盆腔EM行保守性腹腔镜手术治疗并有生育要求的女性患者80例, 按随机数字法分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术后d3给予GnRH a 3.6 mg/28 d,共7次;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维生素D3。每次用药前及第4周、12周、16周、20周、24周和月经复潮常规复查超声及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E2变化及骨密度扫描;比较两组患者骨质疏松防治效果。【结果】①两组治疗后第4周、12周、16周、20周、24周血清E2、FSH、LH水平均比用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用药第4周水平降低近绝经水平,FSH、LH也处于较低水平,且血清E2、FSH、LH水平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月经复潮后E2、FSH、LH又恢复至用药前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两组用药后4周、8周、12周骨密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16周、20周、24周及月经复潮后,两组骨密度明显降低,对照组与治疗前及试验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与治疗前相比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盆腔EM术后患者使用GnRH抑制剂联合小剂量雌激素、钙剂及维生素D3预防低雌激素水平及骨质疏松效果更佳。
2016 Vol. 33 (3): 427-429 [摘要] ( 114 ) HTML (1 KB)  PDF  (0 KB)  ( 21 )
430 加温加湿二氧化碳气腹对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的体温及凝血四项指标的影响
段柏情 易理生 肖文军
【目的】观察加温加湿CO2气腹对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低温组,二氧化碳温度为21℃,湿度0%;B组:加温加湿组,二氧化碳加温至37℃,湿度98%;两组患者均建立气腹进行腹腔镜手术。监测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前、气腹后10 min、30 min、60 min、90 min的体温,术前及气腹后60 min的凝血常规四项指标值。【结果】术中体温变化:低温组在气腹后体温均比麻醉前降低,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在气腹后60 min、90 min比麻醉前降低(P<0.05),但低温组体温下降的更为明显(P<0.05)。两组病人术前及气腹后60 min的凝血常规四项指标值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加温加湿CO2气腹可更好的维持患者在术中的体温,且对患者凝血功能常规指标值无明显影响。
2016 Vol. 33 (3): 430-435 [摘要] ( 106 ) HTML (1 KB)  PDF  (0 KB)  ( 32 )
432 布地奈德联合帕瑞昔布钠对胸科手术患者术后咽痛的影响
陈丽红董良 黄一丹曹健斌曾金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联合帕瑞昔布钠静脉注射对支气管插管胸科手术患者术后咽喉痛(postoperative sore throat,POST)的影响。【方法】拟行胸科双腔支气管插管患者160例,年龄18~64岁,随机分为四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C组)不进行干预,B组患者麻醉恢复室拔除支气管导管后30 min雾化吸入布地奈德1 mg,P组患者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给予帕瑞昔布钠40 mg, BP组患者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给予帕瑞昔布钠40 mg, 同时患者麻醉恢复室拔除支气管导管后30 min雾化吸入布地奈德1mg。记录拔管后1 h、6 h、24 h的咽痛、声嘶发生率及咽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结果】四组患者年龄、性别比例、身高、体质量、手术时间、支气管保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P组和BP组拔管后各时间点咽痛发生率及咽痛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且BP组明显低于B组和P组(P<0.05),各组未见与药物应用相关的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布地奈德早期雾化吸入联合帕瑞昔布钠静脉注射能够有效降低双腔支气管插管患者POST的发生率并减轻其严重程度,同时提高患者对麻醉复苏期的护理满意度。
2016 Vol. 33 (3): 432-435 [摘要] ( 110 ) HTML (1 KB)  PDF  (0 KB)  ( 42 )
436 七氟醚和氯胺酮在小儿扁桃体切除术中麻醉诱导效果比较
罗柳 毛鑫城
【目的】探讨七氟醚、氯胺酮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术麻醉诱导效果以及对患者苏醒期躁动期的影响。【方法】本院收治的行扁桃体切除术患儿12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组(n=60)和氯胺酮组(n=60),在患儿给予苯巴比妥及阿托品进行全麻之后分别采用七氟醚及氯胺酮麻醉诱导,比较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效果以及苏醒期躁动情况。【结果】两组患儿均能够顺利进行手术治疗,并且麻醉效果均良好,无严重事故发生;七氟醚组患儿较氯胺酮组手术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均缩短,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七氟醚组患儿支气管痉挛发生率、脉搏氧饱和度(SpO2)不稳定发生率均较氯胺酮组显著降低(P<0.05);两组患者拔管前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拔管后、拔管后5 min七氟醚组患儿HR显著高于氯胺酮组(P<0.05),而拔管后七氟醚组MAP显著高于氯胺酮组(P<0.05),拔管后5 min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七氟醚组患儿躁动发生率为15.00%(20/60)显著低于氯胺酮组63.33%(38/60),且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七氟醚组躁动评分显著低于氯胺酮组(P<0.05)。【结论】七氟醚较氯胺酮会导致患儿HR加快、MAP增高,但是能在较短时间内快速恢复;但七氟醚与氯胺酮相比麻醉平稳,患儿术后苏醒快、麻醉时间短、血流动力学平稳、副作用发生率小,苏醒期躁动情况少,更适合于小儿手术。
2016 Vol. 33 (3): 436-438 [摘要] ( 101 ) HTML (1 KB)  PDF  (0 KB)  ( 30 )
439 凝血酶敏感蛋白1和甲胎蛋白检测对肝癌的诊断价值
乐杨桦 曹友德 廖楚舒 邓中华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血清中凝血酶敏感蛋白1(TSP1)表达水平及联合检测TSP1和甲胎蛋白(AFP)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临床已确诊的肝癌组患者48例,肝纤维化组患者43例,健康对照组40例血清中的TSP1和AFP的水平,比较各组差异及两者对肝癌诊断的灵敏度及特异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TSP1和AFP最佳诊断界值,同时分析TSP1和AFP联合检测对肝癌的诊断价值。【结果】①肝癌组TSP1的水平明显低于肝纤维化组和健康对照组,肝纤维化组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肝癌组AFP的水平明显高于肝纤维化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②单独检测TSP1诊断肝癌的灵敏度为79.17%(38/48),特异度为78.31%(65/83);单独检测AFP诊断肝癌的灵敏度为58.33%(28/48),特异度为79.52%(66/83);③TSP1、AFP串联检测诊断肝癌的灵敏度为43.75%(21/48),特异度为95.18%(79/83);TSP1、AFP并联检测时诊断肝癌的灵敏度为93.75%(45/48),特异度为62.65%(52/83)。【结论】血清TSP1水平可作为肝癌诊断的一个新的标志物,且TSP1单独检测诊断肝癌时灵敏度与特异度均较高,有利于肝癌的早期诊断;TSP1与AFP联合检测可以提高肝癌检测的灵敏度与特异性。
2016 Vol. 33 (3): 439-441 [摘要] ( 102 ) HTML (1 KB)  PDF  (0 KB)  ( 35 )
442 七氟醚联合舒芬太尼麻醉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
张文娟1 高鸿2
【目的】探讨七氟醚联合舒芬太尼麻醉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院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的106例进行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七氟醚联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试验组采用七氟醚联合舒芬太尼静脉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中的收缩压(S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等生命体征变化以及术中呛咳、屏气、呕吐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置镜后5 min,手术后30 min的HR、SBP、SpO2等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想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儿苏醒时间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试验组重度躁动发生率为3.78%(2/53),明显低于对照组22.64%(12/53),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的术中呛咳、屏气,呕吐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七氟醚联合舒芬太尼麻醉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可以减少不良情况的发生,保持生命体征稳定。
2016 Vol. 33 (3): 442-446 [摘要] ( 97 ) HTML (1 KB)  PDF  (0 KB)  ( 36 )
444 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血小板参数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孙莉萍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合并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血小板参数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CHD合并IGT患者49例作为A组,单纯CHD患者52例作为B组,同期入院体检正常者55例作为对照组(C组),入院后均检测hsCRP及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大血小板比率(PLCR)5项血小板参数水平,并了解其相关性。【结果】A组hsCRP、PCT、PDW、MPV、PLCR分别为(7.94±0.51)mg/L、(0.24±0.04)%、(22.86±3.05)%、(16.04±3.97)fl、(59.68±8.24)%均显著高于B,C组,PLT为(148.37±29.79)×109/L显著低于B,C组,B组和C组之间相比较差异亦具有显著性(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sCRP与PLT呈负相关关系,与PCT、PDW、MPV、PLCR呈正相关关系。【结论】CHD合并IGT患者血小板参数与hsCRP具有显著相关性。
2016 Vol. 33 (3): 444-446 [摘要] ( 104 ) HTML (1 KB)  PDF  (0 KB)  ( 31 )
447 丹参静脉滴注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外周血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解加泳 朱强 高建民 陈伟 徐燕
【目的】探讨丹参静脉滴注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患者外周血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61例早期DN患者遵照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口服降糖药物格列美脲片每次2 mg, 1次/日,观察组同时每天注射用丹参(冻干)粉针剂1200 mg加入木糖醇250 mL 静脉滴注, 14 d为一疗程,连续二个疗程。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 尿白蛋白排泄总量(UAER) 、24 h尿蛋白总量(Upro)、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和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外周血自噬相关蛋白p62和LC3的表达水平并比较。【结果】对照组治疗后UAER、Upro、BUN、SCr和eGFR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的UAER、24hUpro、BUN、SCr和eGFR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LC3 mRNA 表达水平和p62抗体阳性率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LC3 mRNA 表达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p62抗体阳性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丹参静脉滴注对早期DN有肾脏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对自噬的干预作用有关。
2016 Vol. 33 (3): 447-449 [摘要] ( 101 ) HTML (1 KB)  PDF  (0 KB)  ( 32 )
450 蒜素对神经样细胞RhoA活性和轴突生长的影响
吕润潇 吴锦辉 卢春闻 丁慕晨 王超 石志才
【目的】探讨蒜素(Allicin)对神经样PC12细胞Rho亚家族蛋白A(RhoA)活性和轴突生长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神经样PC12细胞,RhoA激动剂溶血磷脂酸(1ysophosphatidic acid,LPA)诱导RhoA活化,并使用Allicin干预, Western blot检测RhoA、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 1(R0ck1)、相关卷曲螺旋形成蛋白激酶2(Rock2)、轴突生长蛋白神经微丝(NF)、突触蛋白(synapsin)、突触素(synaptophysin)表达并比较。【结果】LPA作用诱导RhoA活化,RhoA、ROCK1、ROCK2过表达, NF、synapsin、synaptophysin表达显著降低。Allicin干预处理后,RhoA活化被抑制,RhoA、ROCK1、ROCK2表达下调;恢复NF、synapsin、synaptophysin表达。【结论】Allicin干预能有效缓解LPA处理PC12细胞诱导的RhoA活化和对轴突生长的抑制;提示Allicin可通过抑制RhoA的活化促进轴突生长。
2016 Vol. 33 (3): 450-457 [摘要] ( 82 ) HTML (1 KB)  PDF  (0 KB)  ( 37 )
版权所有 © 2013 医学临床研究杂志社  湘ICP备13012052号-1
办公地址: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新军路43号煤炭大院主办公楼6楼621、623、632、636室 邮编:410011 电话(传真):0731-84824007 E-mail:jcr_cs.hn@vip.163.com
技术支持: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