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超早期回授法康复教育联合前瞻性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后卧床患者的影响 |
李晓婷, 张琳, 王会洁 |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科,河南 郑州 450000 |
|
|
摘要 【目的】探讨超早期回授法康复教育联合前瞻性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介入治疗后卧床患者的影响。【方法】82例介入治疗后卧床的AI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超早期回授法康复教育联合前瞻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和护理6个月后的生存质量[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表(WHOQOL-BREF)]、自我效能感[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和心理状态[汉密尔顿焦虑抑郁量表(HAMA)]评分。【结果】护理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存质量(身体健康、心理状态、社会关系和环境)和GSE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且观察组的HAMA-A和HAMA-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早期回授法康复教育联合前瞻性护理能显著提升AIS介入治疗后卧床患者的生存质量及自我效能感,并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
|
|
关键词 :
脑缺血,
卒中,
急性病,
血管内操作,
康复护理
|
收稿日期: 2024-05-30
|
|
[1] 袁正洲,何莹超,李作孝.儿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科杂志,2020,53(12):1068-1072.
[2] 孔叶,何春渝,杨嘉欣,等. 心理弹性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及生活质量的中介效应[J].成都医学院学报,2023,18(2):215-218.
[3] 章明勇,詹石斐,黄蕾蕾,等. 超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神经运动功能的影响[J].心电与循环,2022,41(4):386-388.
[4] 樊丽娜,黄超异,吴春红,等. 多学科共管模式联合超早期回授法康复教育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后卧床患者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4,43(4):612-616.
[5] 高路路,崔倩,祁小换,等. 前瞻性护理管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微创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23,30(6):60-63.
[6]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9):666-682.
[7] 侯丽君,赵晓峰. WHO生存质量简表评价脑卒中患者信度及效度研究[J].中华针灸电子杂志,2013,2(1):5-8.
[8] 刘凤,张振香,梅永霞,等. 重返工作自我效能量表的汉化及其在中青年脑卒中患者中的信效度检验[J].中国全科医学,2022,25(10):1227-1231.
[9] 钱洁,姜敏敏,陈晨,等. 超简抑郁焦虑筛查量表在社区门诊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内科理论与实践,2021,16(2):116.
[10] 曲庆明,贾杰. 脑卒中康复相关指南解读及展望[J].中国医刊,2022,57(5):487-490.
[11] 孙艳. 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其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6):1108-1112.
[12] 范乐乐,于杰. 超早期康复干预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21,13(12):138-142.
[13] 高路路,崔倩,祁小换,等. 前瞻性护理管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微创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3,30(6):60-63.
[14] 王雪梅. 前瞻性护理模式对缺血性脑卒中居家患者不良事件、康复效果的改善作用[J].中国保健营养,2021,31(8):119. |
[1] |
张磊, 王建业. 双源CT全脑灌注成像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2): 218-220. |
[2] |
刘璐, 曹俊丽. 行为习惯逆转护理干预在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2): 306-309. |
[3] |
丁晓凌, 李春海. MRI、CTA单独及联合检查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2): 333-335. |
[4] |
王静, 宋如, 齐晓东. 以疾病症状为重点词汇的思维导图对消化道溃疡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2): 346-348. |
[5] |
孙亚林, 徐伟娜. 分级预警联合三维护理干预对急性胸痛患者抢救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2): 367-369. |
[6] |
尚小巧, 张玲玲, 陈晶. 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下的康复护理在宫颈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1): 138-140. |
[7] |
张静, 陈晓华. 多维度结构式模块化健康教育在肾盂肾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1): 159-161. |
[8] |
李思青, 李好正, 郭苗苗. 行为节点线性引导护理在脑梗死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1): 150-152. |
[9] |
陈世振, 李玉花, 姜艳菊, 李安婷, 王博禹.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康复的效果*[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1): 12-15. |
[10] |
王妮娟, 刘佳.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HMGB1、ICAM-1水平与APACHE Ⅱ、BISAP评分的相关性分析[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1): 16-19. |
[11] |
栗爱静, 王静敏, 靳芳. 经颅磁刺激联合全身振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吞咽、认知及下肢功能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1): 60-63. |
[12] |
张大伟, 陈蓉. 尼可地尔对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肾功能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1): 64-67. |
[13] |
刘翠利, 刘新华, 张爱淑. 悬吊运动疗法结合针刺夹脊穴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1): 68-70. |
[14] |
冯江伟, 王东梅, 李浩浩. 小剂量替罗非班联合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J]. 医学临床研究, 2024, 41(9): 1402-1404. |
[15] |
张燕, 孙红娟, 陈艳美. 阶段式摄食指导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医学临床研究, 2024, 41(9): 1424-1426.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