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肌电触发康复机器手训练治疗脑外伤术后偏瘫患者的疗效 |
赵欣1a, 张玲1b, 王舰1a, 黄梅子2* |
1.汉中市中心医院:a.手术一部;b.神经外科,陕西 汉中 723000;
2.汉中市中心血站,陕西 汉中 723000 |
|
|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肌电触发康复机器手训练治疗脑外伤术后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 本院收治的68例脑外伤术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采用肌电触发康复机器手训练及传统康复训练,对照组采取传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上肢功能评分(FMA)、改良指数评分(MBI)、生活质量[生理功能(PF)、躯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心理健康总测(MCS)、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和精神健康(MH)]评分和腕背关节活动度评分(ROM) 。【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FMA、MBI和ROM评分均显著高于干预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FMA、MBI和RO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前各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PF、BP、GH、VT和SF评分与干预前比较均显著增高(P<0.05),两组干预后MCS、RE和MH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PF、BP、GH、VT和SF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肌电触发康复机器手训练能有效改善脑外伤术后偏瘫患者的功能障碍,促进患者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
关键词 :
脑损伤,创伤性/外科学,
脑损伤,创伤性/并发症,
偏瘫/并发症,
运动疗法
|
收稿日期: 2021-12-28
|
|
通讯作者:
* E-mail:2769452630@qq.com
|
[1] 朱艳伟.康复锻炼处方对改善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效果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8,47(17):82-84.
[2] 方又方,喻洪流,官龙,等.基于肌电触发的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实现[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2015,37(4):355-361.
[3] 徐诚成,唐一帆,冯志捷,等.颅脑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CT和MRI改变及其诊断价值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27(9):2016-2019.
[4] 徐英,邹志浩.脑外伤恢复期患者接受基于虚拟现实技术康复训练后平衡功能和姿势控制能力的变化观察[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7,12(6):563-564.
[5] 戴梦颖,曹建国,张冬雪,等.患手功能评估简介及与其他上肢功能评价量表的比较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16(16):2337-2340.
[6] 王晓倩,高云,高松.针法联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PRI、FMA、MBI指数的影响[J].环球中医药,2017,10(3):361-363.
[7] 黄吉莉,马跃文.对侧控制型功能性电刺激对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7,46(9):821-824.
[8] 韩瑜,高韧,徐增良.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神经恢复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6):877-879.
[9] 焦永波,李庆军,赵林.针药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外伤后认知障碍的影响[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7,32(4):54-56.
[10] 关晨霞,郭钢花,郭小伟,等.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坐位躯干旋转时躯干肌群表面肌电信号特征研究[J].中国康复,2017,32(3):192-195.
[11] 史桂秋.早期康复护理对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5):133-134.
[12] 肖长林,潘翠环,陈艳,等.肌电触发机器手对脑卒中早期患者手功能康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8,40(2):100-105. |
[1] |
刘曼妮, 孙晓妮. 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前异氟醚预处理对术后脑损伤的作用及机制[J]. 医学临床研究, 2023, 40(1): 148-150. |
[2] |
杜彦挺, 杜光勇, 贾喆, 王晓溪, 贺利霞. CT灌注成像评估颅脑损伤的程度及其对ICP探头置入术后脑血流动力学的预测价值[J]. 医学临床研究, 2023, 40(1): 24-27. |
[3] |
胡雅静, 胡芳宁, 李贞, 霍晨. 积极心理暗示联合阶段性康复训练在乳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医学临床研究, 2022, 39(9): 1406-1408. |
[4] |
刘奔, 李彦龙, 路志伟, 李妍. 脑CT灌注成像联合血清T3、FT4对早期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断价值[J]. 医学临床研究, 2022, 39(8): 1221-1223. |
[5] |
王立新, 李庆芬, 高俊, 杨聪慧. 老年脑卒中偏瘫患者继发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分析[J]. 医学临床研究, 2022, 39(5): 660-663. |
[6] |
陈磊, 孙静, 张宏泽, 张斌, 姜永亮. INR、HbA1c、ICP与颅脑外伤患者神经缺损程度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预测价值分析[J]. 医学临床研究, 2022, 39(2): 284-286. |
[7] |
吴菲, 罗军, 刘莉, 龙婷. 核心肌群运动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中老年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疗效[J]. 医学临床研究, 2022, 39(10): 1449-1451. |
[8] |
赵东升, 徐锋, 别小华, 薛俊刚, 魏文渊. rTMS联合高压氧治疗对重型颅脑损伤昏迷患者炎症因子、认知功能及脑血流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21, 38(7): 990-994. |
[9] |
柏友谊, 王凤鹿. D- 二聚体联合心肌酶谱对颅脑外伤的评估价值[J]. 医学临床研究, 2021, 38(7): 1095-1097. |
[10] |
喻茂文. 自体血液回输对脑外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21, 38(5): 731-733. |
[11] |
倪燕青, 顾昀来, 冯军峰. 不同时间窗使用氨甲环酸对颅脑创伤预后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21, 38(4): 501-503. |
[12] |
吴菲, 罗军, 龙婷, 刘莉. 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综合运动疗法治疗中老年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疗效[J]. 医学临床研究, 2021, 38(2): 206-208. |
[13] |
杜振杰, 罗辉宇, 徐阳, 徐姝珺, 左琴蓉, 李清. BIS指导给药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麻醉诱导阶段的应用[J]. 医学临床研究, 2021, 38(2): 175-178. |
[14] |
陈运江. 水通道蛋白4及C3、C4补体与颅脑损伤脑积水脑室-腹腔分流术患者神经功能的相关性及预测预后的效能分析[J]. 医学临床研究, 2021, 38(2): 195-198. |
[15] |
聂培华, 孙妮娜. 基于量化评估策略下的分层护理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J]. 医学临床研究, 2021, 38(2): 319-32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