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殖道感染与HPV感染的关系及引起宫颈癌的危险性分析 |
张颖, 仇菊, 马宗丽 |
如皋市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苏 南通 226500 |
|
|
摘要 【目的】 探讨生殖道感染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及引起宫颈癌的危险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宫颈癌患者110例,同时选取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108例,以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检测各组阴道或宫颈处沙眼衣原体(CT)、阴道炎致病菌(PBV)、滴虫、HPV感染情况,并分析其与宫颈癌的危险性。【结果】 宫颈癌组患者CT、PBV、滴虫感染率分别为34.55%、46.36%和23.64%,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宫颈癌组HPV感染率为91.82%,明显高于CIN组和健康组(P<0.05);宫颈癌组、CIN组、健康组有无CT、PBV或滴虫感染的HPV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患者月经初潮≤12岁比例为59.09%,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宫颈癌患者初次性行为年龄≤20岁、近1年性伴侣≥2个、肿瘤家族史比例分别为64.55%、34.55%和9.09%,明显高于健康组和CIN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初次性行为年龄≤20岁、近1年性伴侣≥2个、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的危险因素(OR=2.059、6.633和4.255,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CT、PBV、滴虫及HPV感染率升高,但CT、PBV或滴虫感染与HPV感染无相关,同时HPV感染仍是宫颈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
|
关键词 :
宫颈肿瘤,
生殖道感染,
乳头状瘤病毒感染
|
收稿日期: 2019-09-06
|
|
通讯作者:
E-mail:jsrgmzl@126.com
|
[1] 何惠, 秦薇, 曹明月,等. 宫颈癌患者生殖道细菌感染及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7, 27(2):408-410. [2] Shannon B, Yi TJ, Perusini S, et al. Association of HPV infection and clearance with cervicovaginal immunology and the vaginal microbiota[J].Mucosal Immunol,2017, 10(5):1310-1319. [3] Chetty R. 70 years of the JCP-highly cited papers: The causal relation between human papillomavirus and cervical cancer [J].J Clin Pathol,2017, 70(12):997-997. [4] 李菊晓, 董丽, 李莉, 等. 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人群分流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华肿瘤杂志, 2018, 40(9):641-646. [5] 孔双,牛伟.广泛性子宫切除术联合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宫颈癌患者盆底功能的影响[J].癌症进展,2018,16(3):379-381. [6] Hinten F, Hilbrands LB, Meeuwis KAP, et al. Reactivation of latent HPV infections after renal transplantation[J].Am J Transplant,2017, 17(6):1563-1573. [7] 崔怡琼, 王丽. 冷冻联合干扰素治疗宫颈炎合并HPV感染118例疗效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 2018, 35(11):2262-2264. [8] 刘飞, 郑嘉堂, 陶霞,等. 细菌性阴道病合并下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全科诊断思路[J].中国全科医学, 2018, 21(1):119-122. [9] 谢莉莉, 任虹, 刘忠伦, 等. 女性及其男性性伴侣HPV感染状况及型别分析[J].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7, 30(12):1263-1264. [10] 杨君, 周德平, 龙馨, 等. 不同女性人群生殖道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7, 33(6):36-40. |
[1] |
石紫云, 李连香, 王爱玲, 刘飞飞, 刘艳丽. 早期宫颈癌不同术式对其术后妊娠妇女母婴结局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20, 37(6): 857-859. |
[2] |
高燕芳, 张铭, 樊菊香, 孙肖依. 转染靶向UHRF1的siRNA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20, 37(5): 649-651. |
[3] |
陈进强, 王显春, 张得戌, 徐磊, 王双珠. 氟比洛芬酯联合舒芬太尼对宫颈癌开腹手术术后镇痛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20, 37(5): 677-679. |
[4] |
黄作香. Cripto-1、PI3K、AKT及mTOR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 医学临床研究, 2020, 37(4): 598-600. |
[5] |
陈颖, 姜平. 怀旧疗法对宫颈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应对方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20, 37(4): 624-627. |
[6] |
唐璞, 黄早胜. 磁共振动态增强联合弥散加权成像评估宫颈癌盆腔淋巴转移的价值研究[J]. 医学临床研究, 2020, 37(4): 631-633. |
[7] |
王愚, 曾燕. 老年宫颈癌患者根治术后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分析[J]. 医学临床研究, 2020, 37(3): 429-431. |
[8] |
黄江梅, 肖芳, 赵敏, 陈艳昕, 王慧芳, 孙红. GDF-15 miRNA在宫颈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 医学临床研究, 2019, 36(9): 1671-1673. |
[9] |
张慧琦, 陈群. 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高危型HPV分布特点[J]. 医学临床研究, 2019, 36(9): 1841-1843. |
[10] |
程正兰, 洪艳, 贾晓敏. 马鞍山市妇女高危型HPV感染现状分析[J]. 医学临床研究, 2019, 36(8): 1584-1585. |
[11] |
高子轩, 尚雪, 郑敏慧. 新辅助化疗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晚期宫颈癌的疗效及其机制[J]. 医学临床研究, 2019, 36(7): 1332-1334. |
[12] |
吴湘, 吴菲, 阳丽, 曾伟奇, 申竑, 罗军. CD147、FOXM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J]. 医学临床研究, 2019, 36(6): 1041-1043. |
[13] |
姚文娟, 王凤琴, 于婧, 宋会双, 吴冬梅. IL-6和STAT3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HPV的相关性[J]. 医学临床研究, 2019, 36(4): 727-729. |
[14] |
赵宏喜, 潘珍妮, 郭琳, 李艳红. STC2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医学临床研究, 2019, 36(4): 764-765. |
[15] |
陈多多. HR-HPV DNA检测联合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筛查价值[J]. 医学临床研究, 2019, 36(4): 722-724.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