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临床研究
            首 页    |    期刊简介    |    编委会    |    投稿指南    |    期刊订阅    |    广告合作    |    留言板    |    联系我们    |    English
医学临床研究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Email Alert
   
文章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2016年 33卷 2期
刊出日期:2016-02-26

论 著
 
 
       论 著
209 超声多普勒在孕中期单纯室间隔缺损胎儿中的诊断价值
樊绮云 虞翌旻 伍颖恒 陈婉明 鲍敏 戴常平
【目的】探讨超声多普勒在孕19~24周单纯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胎儿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5年1月本院行产前检查孕妇3752例,根据产前检查任何时间B超诊断和产后随访一年内诊断结果分为VSD组(217例)和正常对照组(3535例)。记录并比较两组孕19~24周时的胎儿血流动力学指标:脐动脉搏动指数(UAPI)、脐动脉阻力指数(UARI);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MCAPI)、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数 (MCARI);脾动脉搏动指数(SpA PI)、脾动脉阻力指数(SpA RI)、脾动脉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SpAPSV);脑/脐血管搏动指数比值(MCA/UAPI)和脑/脐血管阻力指数比值(MCA/UARI)。【结果】VSD组胎儿的UAPI(1.31 ±0.54)、UARI(0.77±0.33)显著高于对照组(1.09 ±0.33和0.68 ±0.23)(P<0.05),MCAPI(1.48 ±0.24)、MCA/UAPI(1.12±0.29)、MCA/UARI(0.99 ±0.18)显著低于对照组(1.61 ±0.33、1.38 ±0.33和1.11 ±0.20)(P<0.05);但两组MCARI、SpAPI、SpARI、SpAP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UAPI升高(OR=6.314,95%CI: 2.400~24.803)、MCAPI(OR=5.887,95%CI: 1.078~13.637)和MCA/UAPI降低(OR=11.283,95%CI: 1.597~106.442)是预测VS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孕19~24周时 UAPI升高、MCAPI和MCA/UAPI降低是预测胎儿VSD发生的有效指标。
2016 Vol. 33 (2): 209-212 [摘要] ( 142 ) HTML (1 KB)  PDF  (0 KB)  ( 42 )
212 分子标志物预测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研究
艾秀清a贾志莺b张银华c木妮热?木沙江
【目的】探讨分子标志物Survivin、HER2、p53对预测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接受新辅助化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瘤体组织化疗前后分子标志物Survivin、HER2、p53进行检测,通过统计学分析化疗前后各因子表达变化及其与各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化疗前后各因子表达因疗效区别不存在差异(P>0.05),Survivin、HER2的阳性表达在化疗后明显低于化疗前(P<0.05),而p53的阳性表达变化在化疗前后并无差异(P>0.05),化疗前Survivin与HER2表达呈正相关,与p53表达无相关性,化疗后Survivin与HER2、p53均呈正相关。【结论】Survivin、HER2、p53在化疗前可能不具有预测新辅助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效果,但可作为评价化疗疗效的指标。
2016 Vol. 33 (2): 212-215 [摘要] ( 104 ) HTML (1 KB)  PDF  (0 KB)  ( 34 )
216 急诊脓毒症病死率评分在急诊脓毒症休克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刘旭 吕隽 李文强
【目的】研究急诊脓毒症病死率评分(MEDS)对于急诊脓毒症患者病情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救治的316例脓毒症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记录患者入院时的MEDS、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情况评价系统Ⅱ评分(APACHE Ⅱ)和血乳酸水平,比较28 d后患者的转归情况。根据MEDS分值将死亡风险分级:极低危险组(0~4分)、低度危险组(5~7分)、中度危险组(8~12分)、高度危险组(13~15分)、极高危险组(>15分),比较各组间实际病死率。根据患者是否生存进行分组,对生存组和死亡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曲线比较MEDS、APACHE Ⅱ和血乳酸对预后的预测能力。【结果】316例患者中,失访24例,完整记录292例。极低危险组、低度危险组、中度危险组、高度危险组、极高危险组的患者各组实际病死率分别为0%,11.4%,19.2%,47.1%,67.7%,各组间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生存组与死亡组患者年龄、乳酸水平、MEDS评分和APACHE Ⅱ评分相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ROC曲线显示MEDS评分,APACHE Ⅱ评分和血乳酸均是预测死亡的独立因素,其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807,0.713和0.730。【结论】MEDS评分可以对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进行分级,对患者28 d病死率有较好的预测能力,适用于急诊脓毒症患者的预后预测。
2016 Vol. 33 (2): 216-220 [摘要] ( 77 ) HTML (1 KB)  PDF  (0 KB)  ( 40 )
220 支架涂层材料对血管平滑肌的影响
赵鸿彦 石蓓 赵然尊 张文航
【目的】 探讨支架涂层材料对血管平滑肌的影响。【方法】 以SD大鼠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为载体,采用MTT试验检测苯乙烯丁烯共聚物及多聚乳酸涂层材料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 随着培养天数增加,苯乙烯丁烯共聚物组和多聚乳酸组平滑肌细胞数量都呈递增趋势;相同时间内苯乙烯丁烯共聚物组和多聚乳酸组细胞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苯乙烯丁烯共聚物组与多聚乳酸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苯乙烯丁烯共聚物及多聚乳酸组细胞周期均有不同程度变化,主要表现为G0/G1期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S期、G2/M期细胞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苯乙烯丁烯共聚物组与多聚乳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乙烯丁烯共聚物及多聚乳酸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周期中的第1个调控点(G1→S限制点)抑制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两种涂层材料之间无明显差异。
2016 Vol. 33 (2): 220-222 [摘要] ( 96 ) HTML (1 KB)  PDF  (0 KB)  ( 41 )
223 右美托咪定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冯顺华 韩超 余露 葛志军 许清清
【目的】评估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下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本院全身麻醉下行动脉瘤栓塞术、ASA分级Ⅰ~Ⅱ级患者40例随机均分成两组(n=20),两组麻醉和诱导方法相同。右美托咪定组于麻醉诱导前15 min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6 μg/(kg•10 min),继之0.4 μg/(kg•h)持续输注;生理盐水组患者则静脉泵注相同剂量生理盐水。记录输注前、输注10 min、插管后、手术结束、拔管前、拔管后即刻及拔管后5 min、10 min时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躁动、呛咳评分及拔管后10 min时Ramsay镇静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苏醒和拔管时间相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气管插管、拔管前、拔管即刻及拔管后5 min右美托咪定组患者MAP、HR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患者(P均<0.05);拔管后10 min时Ramsay镇静评分高于生理盐水组患者,而呛咳反应评分、拔管即刻躁动评分均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患者(P<均0.05)。【结论】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患者麻醉诱导前输注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0.6 μg/(kg•10 min)、术中以0.4 μg/(kg•h)维持可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同时提高患者苏醒质量。
2016 Vol. 33 (2): 223-225 [摘要] ( 92 ) HTML (1 KB)  PDF  (0 KB)  ( 29 )
226 内镜经鼻蝶术后垂体腺瘤患者腺垂体功能低下情况分析
倪世慧1毕长龙2**杨亦春1赵立伟1贾玉锋1王继庆1孙飞
【目的】检测垂体腺瘤患者内镜经鼻蝶术后相关激素水平变化,分析影响垂体功能低下的因素,指导其激素替代治疗。【方法】总结本院神经外科2008年至2013年内镜下经鼻蝶手术82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测定患者术前及术后d3甲状腺轴、肾上腺轴及性腺轴相关激素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患者术后d3甲状腺轴及肾上腺轴激素水平较术前有所降低,发生腺垂体功能低下者共34例,占41.5%(34/82)。高龄、术前存在垂体功能低下、无功能型、大型肿瘤患者术后发生垂体功能低下比例较高,其中微腺瘤发生率为16.7%(2/12),大腺瘤45.7% (32/70),45例无功能腺瘤发生腺垂体功能减低者16例,占35.5%。而术后腺垂体功能低下发生与患者性别无关。【结论】垂体腺瘤术后垂体相关各项激素水平较术前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术前高龄、垂体功能低下、无功能性垂体腺瘤及肿瘤体积较大的患者,术后发生腺垂体功能低下可能性较高,合理的激素替代疗法有利于患者康复。
2016 Vol. 33 (2): 226-228 [摘要] ( 77 ) HTML (1 KB)  PDF  (0 KB)  ( 39 )
229 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预后不良危险因素分析
刘永昌1李少泉1李连生2王占强1徐秀珍1杨明1白丽梅1
【目的】 探讨进行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以期为其早期临床评估和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2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动脉瘤性SAH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患者出院时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不良组(n=32)和预后良好组(n=88),对比两组一般资料的差异,以预后情况作为因变量,以各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并赋值,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预后不良组年龄偏大,多发性动脉瘤患者更多,Fisher分级以及HuntHess分级更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多发性动脉瘤、HuntHess分级是颅内动脉瘤性SAH术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259、1.353、1.6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大、多发性动脉瘤以及HuntHess分级的SAH患者术后预后不良的风险加大,临床要高度重视并针对性预防。
2016 Vol. 33 (2): 229-231 [摘要] ( 95 ) HTML (1 KB)  PDF  (0 KB)  ( 36 )
232 分泌性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剂在胃溃疡愈合中的作用机制探讨
潘其重 陆日坚 闭伟文 杨风艳 张玲 陆代贤
【目的】〖JP2〗探讨分泌性白细胞蛋白酶抑制剂(secretory leucocyte protease inhibitor,SLPI)在胃溃疡愈合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等方法,对30例胃溃疡患者愈合前后胃黏膜组织中SLPI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法显示,SLPI主要表达于胃黏膜上皮及胃腺上皮细胞胞质中,溃疡愈合前胃黏膜组织中SLPI的表达水平为A=0.7083±0.0593,与愈合后A=0.2641±0.0236相比明显增强(P<0.05)(A为平均吸光度)。RTPCR检测结果显示SLPI mRNA的表达与其蛋白质的改变相一致(P<0.05)。【结论】SLPI可能通过促进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活化,促进结缔组织增生和微血管形成,从而促进溃疡愈合。
2016 Vol. 33 (2): 232-234 [摘要] ( 112 ) HTML (1 KB)  PDF  (0 KB)  ( 34 )
235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危险性分析
张德盛 刘树平 刘跃洪 周宇 陈曦 周庆
【目的】探讨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多项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本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90例,选择8项相关指标,结合患者术后血管彩色超声检查结果,分析性别、年龄、BMI、原发病、合并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是否手术因素与术后深静脉血栓的相关性,原发病包括骨关节炎、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骨肿瘤,合并症包括糖尿病及高血压。【结果】90例患者中术后出现29例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2.22%。发生高血压及糖尿病合并症的回归系数为r=4.184,P=0.041,为发生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合并症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
2016 Vol. 33 (2): 235-237 [摘要] ( 97 ) HTML (1 KB)  PDF  (0 KB)  ( 38 )
238 GnRHa联合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及复发因素分析
詹润芳
【目的】分析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对Ⅲ~Ⅳ期子宫内膜异位症(EMS)的疗效,并分析治疗后EMS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以入院病例号为编号,根据随机数字表,将240例EMS患者随机分两组,对照组患者(n=120)应用腹腔镜保守性手术,观察组患者术后联合GnRHa治疗,根据用药周期再次分组,用药3个月者为A组(n=54),用药6个月者为B组(n=66)。均随访12个月。比较各组疗效,并对治疗前后激素水平进行测定及统计学分析。随访期间记录复发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复发相关因素。【结果】术后A组和B组症状缓解率分别为46.3%和59.1%,改善率分别为35.2%和43.9%,均优于对照组,并且A组优于B组(P<0.05);A组和B组复发率分别为12.9%和7.6%,低于对照组,且A组低于B组(P<0.05);A组和B组妊娠率分别为25.0%和26.9%,与对照组28.3%比较无统计差异(P>0.05);治疗后,激素水平均降低,观察组激素水平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明显,B组激素水平降低幅度较A组明显(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内异症手术史、宫腔手术操作史与术后复发关系密切,为危险性因素;抗EMS药物和术后妊娠为保护性因素。【结论】腹腔镜保守性手术联合GnRHa对Ⅲ~Ⅳ期EMS疗效值得肯定,用药6个月的疗效最为理想,有效提高术后妊娠率,并且术后妊娠为EMS的保护性因素,术后可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改善患者预后。
2016 Vol. 33 (2): 238-241 [摘要] ( 108 ) HTML (1 KB)  PDF  (0 KB)  ( 34 )
241 无创机械通气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对心源性肺水肿的疗效
易小平 徐道妙
【目的】研究和分析无创机械通气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对心源性肺水肿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共74例,对其使用无创机械通气联合IABP治疗,观察和对比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74例患者中有66 例完成治疗,占89.20%,经治疗2~10 h后患者呼吸频率、心率较治疗前明显减慢,尿量增加, 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明显增加,平均动脉压上升,B型脑钠肽(BNP)水平下降,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无创机械通气联合IABP治疗,可以明显增加心源性肺水肿患者的氧合,改善心功能。
2016 Vol. 33 (2): 241-243 [摘要] ( 97 ) HTML (1 KB)  PDF  (0 KB)  ( 42 )
244 腰椎融合术后下腰痛与腰椎前凸角的相关性研究
桂曙光 李德彬 刘安平 胡小东
【目的】探讨腰椎融合术后下腰痛与腰椎前凸重建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124例因退行性病变行腰椎融合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随访有下腰痛的患者共32例作为观察组,无下腰痛的患者共92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术前、术后6周、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椎前凸Cobb角、下腰痛VAS评分及腰椎功能障碍ODI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三者之间关系。【结果】两组术前腰椎前凸Cobb角、下腰痛VAS评分及腰椎功能障碍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节点的腰椎前凸Cobb角、下腰痛VAS评分及腰椎功能障碍ODI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各时间节点的腰椎前凸Cobb角均明显大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观察组患者腰椎前凸Cobb角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下腰痛VAS评分及腰椎功能障碍ODI评分呈逐渐升高的趋势;术后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观察组三项指标与术后6周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下腰痛VAS评分、腰椎功能障碍ODI评分均与腰椎前凸Cobb角之间存在线性相关性,呈负相关(r=0.702、0.682,P<0.05)。【结论】退行性病变腰椎融合术后患者下腰痛和腰椎功能障碍与腰椎前凸角丢失有关,应尽量矫正腰椎前凸角。
2016 Vol. 33 (2): 244-247 [摘要] ( 114 ) HTML (1 KB)  PDF  (0 KB)  ( 39 )
版权所有 © 2013 医学临床研究杂志社  湘ICP备13012052号-1
办公地址: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新军路43号煤炭大院主办公楼6楼621、623、632、636室 邮编:410011 电话(传真):0731-84824007 E-mail:jcr_cs.hn@vip.163.com
技术支持: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