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赋能理论行为改变护理对女性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社会功能和心理情绪的影响 |
李青, 孙卉, 姜潇 |
康复大学青岛中心医院肿瘤放射治疗一科,山东 青岛 266000 |
|
|
摘要 【目的】探讨赋能理论行为改变护理对女性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社会功能和心理情绪的影响。【方法】72例女性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赋能理论行为改变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理情绪[贝克抑郁量表(BDI)评分、贝克焦虑量表(BAI)评分]、社会功能[社会功能评定量表 (SFRS)评分]、认知融合[(CFQ-F)评分]、回避行为[接纳与行动问卷第2版(AAQ-Ⅱ)评分]、创伤后成长情况[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评分]。【结果】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的BDI和BAI评分、SFRS各项评分、AAQ-Ⅱ评分、CFQ-F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PTGI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赋能理论行为改变护理能够显著减轻女性乳腺癌术后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提高其社会功能,减少了认知融合,提升了心理适应和创伤后成长。
|
|
关键词 :
乳腺肿瘤,
护理,
社会互动,
手术后期间
|
收稿日期: 2024-06-07
|
|
[1] 王文惠,刘丹. 医护一体化的智慧医疗系统对预防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的效果[J].医学临床研究,2023,40(9):1433. [2] 阳红娟,何小霞,严银英,等. 配偶同步赋能教育对乳腺癌PICC化疗患者早期自我效能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20,35(6):72-75. [3] 王黎,申文荣,景剑,等. 基于赋能理论的认知行为路径干预联合正念减压疗法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13):30-33. [4] 李美鸽,韦建丽,陈静,等. 以赋能理论为指导的多维护理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20,27(7):874-876. [5] 叶西西,舒美春,潘莘莘,等. 强化自我效能护理对乳腺癌术后患者自我效能感和创伤后成长的影响[J].温州医科大学学报,2020,50(9):765-768. [6] 孙文雯,孙如,董丽丽,等. 基于赋权理论的延伸护理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淋巴水肿的防控效果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36(5):1034-1037. [7] 史倩倩,荆海红,刘维,等. 赋能心理护理干预在青年乳腺癌患者及其配偶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2,28(13):1773-1776. [8] 黄家丽,陶艳,秦宇,等. 延续跟进式赋能教育对乳腺癌术后高危淋巴水肿患者的应用效果[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21,24(2):233-237. [9] 付池培,肖静. 结构式家庭护理指导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社会功能、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9):3640-3645. [10] 张明娟,龙海碧,赵慧. 结构式家庭护理指导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7,24(7):879-883. [11] 李娜,王吉,赵泽美,等. 适应行为分阶段改变理论的匹配护理模式在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20,29(10):174-177. [12] 王亚妮,高姣,陈燕. 渐进性患肢循证护理锻炼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康复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23,20(2):160-163. [13] 焦德圣,常汉峰. 乳腺癌术后化疗合并抑郁患者血清5-HT、DA和NE的变化及其意义[J].医学临床研究,2023,40(1):4-6. [14] 阳丽容,李燕辉,黄芊. 基于赋能理论的行为转变护理对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4):52-55. [15] 王明欢,蒋慧,夏莹. 基于赋能理论的多维护理在改善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心理状况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9):1590-1593. |
[1] |
张苏明, 崔影, 李鑫宁, 慕明优, 郭宗艳. AIDET沟通模式下的助产士主导伙伴式导乐陪伴对初产妇应对方式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7): 1105-1108. |
[2] |
刘辉. 不同前哨淋巴结切口对乳腺癌保乳手术淋巴结检出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7): 1168-1170. |
[3] |
叶红芳, 杨莲娥. 血栓弹力图监测联合风险预警护理对骨折术后患者的血液黏稠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7): 1220-1222. |
[4] |
赵文静, 何永强, 兰静. 分层分级延续性护理干预在面部烧伤患者围术期与出院后康复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7): 1223-1226. |
[5] |
宁世杰, 胡青霞, 王淼淼, 杜嫩. 以问题为基础的启发式教学模式对血管外科护理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7): 1233-1235. |
[6] |
刘明琴, 杨慧, 徐娜. 护士主导的家属支持模式结合目标导向护理在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7): 1242-1244. |
[7] |
马慧. 基于PDCA的护理模式在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儿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7): 1251-1253. |
[8] |
董静, 张婷, 方玉琴. 基于罗伊适应理论的护理模式对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生理及心理恢复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7): 1260-1262. |
[9] |
边芝尹, 瞿泽梅, 李坤. 分阶段递进护理在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7): 1278-1280. |
[10] |
姚丽. 面部精细化护理对寻常痤疮患者皮肤生理指标及复发情况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7): 1287-1288. |
[11] |
郑黎黎, 郝瑞. 针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抑郁问题的护理干预策略与研究进展[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6): 1040-1043. |
[12] |
彭秀秀, 王俊. 多元化兴趣诱导对低龄手术患儿术前心理状态和麻醉诱导配合度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6): 1050-1052. |
[13] |
韩萍, 李伟, 刘梦珠, 黄佩佩, 段玲, 王磊. 基于创伤评分的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急诊多发性创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价值*[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6): 1056-1058. |
[14] |
刘永穗, 杨艳霞, 陈莉. 个体落实化护理对肾衰竭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6): 1075-1077. |
[15] |
刘俊启, 王鑫, 杨亚, 顾浩. 基于问题的启发式教学模式在放疗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6): 1078-108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