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基于创伤评分的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急诊多发性创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价值* |
韩萍, 李伟, 刘梦珠, 黄佩佩, 段玲, 王磊** |
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河南 平顶山 467000 |
|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创伤评分的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急诊多发性创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3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急诊多发性创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基于创伤评分的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急诊到手术室时间、多科会诊时间、检查完成时间、有效救治时间以及生命体征指标,比较两组器官功能综合征(MO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死亡的发生率以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Ⅱ评分(APACHE Ⅱ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急诊到手术室时间、多科会诊时间、检查完成时间、有效救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干预前,血氧饱和度高于干预前;观察组血红蛋白、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MODS、ARDS、死亡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APACHE Ⅱ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创伤评分的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可以显著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急诊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救护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
|
关键词 :
多处创伤,
急救医疗服务,
护理
|
收稿日期: 2024-05-13
|
|
基金资助:*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科研项目(4104022021180705) |
通讯作者:
**E-mail:wanglei89380@163.com
|
[1] 王小刚,许海波. 骨科急诊手术治疗多发性创伤的效果分析[J].生命科学仪器,2022,20(z1):310.
[2] 牛军.血清cTnI、HCY、PCT在多发性创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中的诊断价值及与预后的关系[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0,15(3):326-330.
[3] 吴洁,周婷,程晶,等. 基于创伤评分一体化急救护理对多发伤病人急救效率、心理状态及短期预后的影响[J].全科护理,2022,20(26):3682-3684.
[4] 林颖,刘春光,刘良明,等. 重症成人多发伤患者不同创伤评分的比较研究[J].创伤外科杂志,2020,22(11):804-808.
[5] 朱方翔, 董兰, 冯霞, 等. 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对重症多发伤患者救治指标及临床预后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5,34(1): 121-124.
[6] 刘畅,王晶,高兴,等. 损伤控制护理策略在多发性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16):8-10.
[7] 蔡金玉,钟海燕,杨璐丹,等. 不同部位创伤骨折病人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的临床意义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20,45(1):57-60.
[8] 朱晓华,李玉,周敏,等. 基于急救流程重建的系统护理对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救护效果[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32(1):125-128.
[9] 林惠玉,缪志寿,陈清玲. 多维支持护理在提高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效率中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2,41(24):4521.
[10] 张凡,张静萍. 基于Delphi-AHP法多发伤患者ICU护理监测评估量表的构建[J].护理学报,2019,26( 22) :11-15.
[11] 朱红,迟琳丽. 基于创伤评分的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应用于多发伤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1,6(6):67-69.
[12] 陈叙连,赵媛,谢丽花. 基于创伤评分的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对多发伤患者救治时间及安全性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2):136-138.
[13] 周瑞云,李方航. 基于修正创伤评分的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护理在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9,38(9):1303-1305.
[14] 张天乐,陆玉梅,李笑,等. 创伤修正评分下的医护一体化护理在多发性创伤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3,29(5):105-108.
|
[1] |
张苏明, 崔影, 李鑫宁, 慕明优, 郭宗艳. AIDET沟通模式下的助产士主导伙伴式导乐陪伴对初产妇应对方式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7): 1105-1108. |
[2] |
叶红芳, 杨莲娥. 血栓弹力图监测联合风险预警护理对骨折术后患者的血液黏稠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7): 1220-1222. |
[3] |
赵文静, 何永强, 兰静. 分层分级延续性护理干预在面部烧伤患者围术期与出院后康复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7): 1223-1226. |
[4] |
宁世杰, 胡青霞, 王淼淼, 杜嫩. 以问题为基础的启发式教学模式对血管外科护理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7): 1233-1235. |
[5] |
刘明琴, 杨慧, 徐娜. 护士主导的家属支持模式结合目标导向护理在急性阑尾炎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7): 1242-1244. |
[6] |
马慧. 基于PDCA的护理模式在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儿神经行为功能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7): 1251-1253. |
[7] |
董静, 张婷, 方玉琴. 基于罗伊适应理论的护理模式对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生理及心理恢复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7): 1260-1262. |
[8] |
李青, 孙卉, 姜潇. 赋能理论行为改变护理对女性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社会功能和心理情绪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7): 1272-1274. |
[9] |
边芝尹, 瞿泽梅, 李坤. 分阶段递进护理在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7): 1278-1280. |
[10] |
姚丽. 面部精细化护理对寻常痤疮患者皮肤生理指标及复发情况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7): 1287-1288. |
[11] |
郑黎黎, 郝瑞. 针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抑郁问题的护理干预策略与研究进展[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6): 1040-1043. |
[12] |
彭秀秀, 王俊. 多元化兴趣诱导对低龄手术患儿术前心理状态和麻醉诱导配合度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6): 1050-1052. |
[13] |
刘永穗, 杨艳霞, 陈莉. 个体落实化护理对肾衰竭患者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6): 1075-1077. |
[14] |
刘俊启, 王鑫, 杨亚, 顾浩. 基于问题的启发式教学模式在放疗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6): 1078-1080. |
[15] |
韩晓慧, 王丹, 李莉. 六位一体护理合作模式在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6): 1081-1083.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