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早期心脏康复护理结合程序化随访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心理应激的影响 |
孟素琼 |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6 |
|
|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心脏康复护理结合程序化随访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心理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在本院行CABG治疗的80例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给予早期心脏康复护理结合程序化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心理应激[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蒙哥马利抑郁评定量表(MADRS)]、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NYHA心功能分级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HAMA、HAMD、MADRS 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总体健康、躯体角色、躯体疼痛、躯体功能、社交功能、情感角色、心理健康、生命力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心脏康复护理结合程序化随访可有效改善CABG术后患者心功能及心理应激,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
|
关键词 :
冠状动脉分流术,
心脏康复,
护理,
应激,心理学,
出院后医疗
|
收稿日期: 2023-07-10
|
|
[1] 苏楠楠,闫博,余晴晴. 精细化护理配合个性化健康教育对心脏搭桥术患者认知性及心功能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23,42(9):1592-1596.
[2] 宋萌,吴楠,余旻虹. 早期新型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在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7):32-35.
[3] 谢小朋,李建云,沈美玲,等. 程序化随访计划在PCI术后患者出院后随访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12):68-70.
[4]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血栓防治专业委员会,等. 稳定性冠心病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46(9):680-694.
[5] 王胜男,王悦,陈书慧. 八段锦联合心脏康复七步训练法干预对行心脏外科手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生活能力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24,41(3):431-433.
[6] 孔婷婷,石海威,甘周颖. 手术室细致化护理对心脏搭桥患者应用效果[J].西藏医药,2022,43(5):107-108.
[7] 杜莹,盛娟娟,汪川,等. 健康教育联合程序化随访对心脏搭桥术后患者遵医行为及心理应激的影响[J].中国健康教育,2022,38(1):52-55.
[8] 翟晓媛,祝利花,薛敏,等.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心脏外科ICU环境压力源感知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21,27(2):5-8.
[9] 邓义娜,胡蝶,李慧,等. 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模式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及自我效能的影响[J].川北医学院学报,2023,38(5):715-717.
[10] 杨娇弟,宋君,朱茜,等.“互联网+”程序化随访方案在肾移植受者中的管理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22,20(7):1178-1181.
|
[1] |
宋瑞青, 李智瑞, 赵晨静, 王锟. 风险识别理念支持下的循证护理在新生儿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2): 207-210. |
[2] |
刘璐, 曹俊丽. 行为习惯逆转护理干预在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2): 306-309. |
[3] |
朱冰, 郭园, 郭龑, 王聪丽. ERAS理念下的舒适化手术室护理在改良Magerl术治疗寰枢椎脱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2): 342-345. |
[4] |
齐珊, 何雨晴, 付冉冉, 王琼. 基于JCI理念的护理管理对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应对方式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2): 364-366. |
[5] |
李莉梅, 董恩格, 孙霞, 杨丽. 术后早期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结合协作式无缝隙全期护理对胃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和营养指标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2): 299-302. |
[6] |
杨洋, 王钰, 胡若楠. NNN-链接护理模式在股骨头坏死微创陶瓷棒植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2): 285-288. |
[7] |
刘丽华. 基于行为动机转化指导的责任制护理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2): 361-363. |
[8] |
耿巧玲, 徐莺丽. 多元模式指导护理对血液净化患者社会支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2): 339-341. |
[9] |
王静, 宋如, 齐晓东. 以疾病症状为重点词汇的思维导图对消化道溃疡患者疾病认知水平及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2): 346-348. |
[10] |
孙亚林, 徐伟娜. 分级预警联合三维护理干预对急性胸痛患者抢救效果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2): 367-369. |
[11] |
刘丽华. 基于保护动机理论的综合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1): 116-118. |
[12] |
姜向娜, 梁曦方, 叶明珠. 安全-支持-合作过渡期护理模式对颅脑手术患者术后应激反应及满意度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1): 122-124. |
[13] |
张园璐, 丁瑞娟, 余昶. 基于需要层次理论的阶梯式心理护理对肺癌放疗患者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1): 131-134. |
[14] |
李晓婷, 张琳, 王会洁. 超早期回授法康复教育联合前瞻性护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后卧床患者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1): 135-137. |
[15] |
朱文玲, 施如意, 徐静静, 郑盼盼, 程洁. 个案管理策略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生存质量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1): 128-13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