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退行性脊柱侧凸畸形患者术后融合失败的影响因素分析 |
高云龙, 刘宏滨, 王颖, 文磊 |
解放军第九七医院骨科,江苏 徐州 221000 |
|
|
摘要 【目的】探讨退行性脊柱侧凸畸形患者术后融合失败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本院诊治的85例退行性脊柱侧凸畸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客观评价融合效果,分析融合失败影响因素。【结果】85例患者中有10例(11.76%)术后融合失败,其余75例(88.24%)融合成功。成功与失败患者初诊原发弯Cobb角、术后站高增长速度、术后顶椎旋转度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性别、侧凸类型、Risser分级、坐高增长速度原发弯方向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原发弯初始Cobb角、术前站高增长速度、术前顶椎旋转度分级是退行性脊柱侧凸畸形患者术后L5S1融合失败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退行性脊柱侧凸畸形患者术后有一定几率的融合失败,术前站高增长速度、术前顶椎旋转度分级、初诊原发弯Cobb角影响融合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根据患者术前实际情况,制定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
|
关键词 :
脊柱侧凸/外科学,
脊柱融合术,
治疗失败
|
收稿日期: 2019-03-09
|
|
通讯作者:
**, E-mail:15850680816@163.com
|
[1] 张昊聪, 孙鹏飞, 张子方,等. 退行性脊柱侧凸畸形长节段固定术后L5S1融合稳定性的临床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 2017, 37(20):1263-1267. [2] 范一鸣, 张昊聪, 王天昊,等. 退行性脊柱侧凸畸形长节段融合选择不同远端融合椎并发症的临床观察[J].现代仪器与医疗, 2017, 23(1):31-32. [3] 赵耀, 漆龙涛, 李淳德,等. 骨盆腰椎匹配值与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畸形术后疗效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6, 26(8):701-708. [4] 邱勇. 退变性脊柱侧凸长节段融合远端融合椎应选择L5还是S1 [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6, 26(8):676-677. [5] 张原诚, 鲍虹达, 舒诗斌,等. 青春期骨盆解剖形态变化与骨盆入射角的关系[J].中华骨科杂志, 2019, 39(4):226-233. [6] 袁磊, 张心灵, 曾岩,等. 退变性腰椎侧凸长节段融合术后远端交界性问题分析[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9,15(6);147-149. [7] 朱伟玮, 徐杰. 退变性脊柱侧凸融合节段选择研究进展[J].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6, 37(1):18-21. [8] 胡伟明, 韦良魁, 刘福云,等. 一期后路手术治疗儿童腰骶段脊柱畸形导致先天性脊柱侧凸[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7, 32(11):837-840. [9] 孙旭.传统双侧生长棒对早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顶椎旋转的治疗效果[J].中华外科杂志, 2018, 56(3):206-211. [10] 王冠武, 郝刚, 孙春梅,等. MSCT多平面重组技术对诊断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的应用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11):2199-2201. [11] 乔军, 邱勇, 朱泽章,等. 合并骨盆倾斜的先天性脊柱侧凸行脊柱矫形术后骨盆倾斜的转归[J].中华骨科杂志, 2017, 37(4):236-241. [12] 甘璐, 李沫. 退变性脊柱侧凸的研究进展[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16, 17(8):543-545. [13] 孟祥龙, 海涌, 康南,等. 腰椎后路选择性减压融合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凸的中期疗效[J].脊柱外科杂志, 2016, 14(2):70-74.
|
[1] |
刘少华, 梅海波, 叶卫华, 黄生祥, 杨戈. 3D打印技术在先天性脊柱侧弯矫正手术中的应用价值[J]. 医学临床研究, 2019, 36(1): 59-61. |
[2] |
龚东亮, 何小健. 双侧管状通道微创经椎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J]. 医学临床研究, 2019, 36(1): 177-178. |
[3] |
殷莉,阿比旦·阿不力孜. 罗森塔尔效应护理在脊柱侧弯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 医学临床研究, 2018, 35(1): 202-204. |
[4] |
胡静. 冻融胚胎移植周期移植时机对反复种植失败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17, 34(8): 1530-1532,1535. |
[5] |
邱庆虎;王全彬;石永进. Dynesys动态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早期疗效观察[J]. 医学临床研究, 2017, 34(1): 119-121. |
[6] |
桂曙光 李德彬 刘安平 胡小东. 腰椎融合术后下腰痛与腰椎前凸角的相关性研究[J]. 医学临床研究, 2016, 33(2): 244-247. |
[7] |
蒋婷%张伏元%姜丹%胡兰明. 大重量Halo-股骨髁上牵引辅助治疗重度僵硬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护理[J]. 医学临床研究, 2015, 32(1): 206-207,208. |
[8] |
王程%王文军%侯翰涛%晏怡果%王麓山. 滑槽钉生长棒内固定系统的极限加载实验研究[J]. 医学临床研究, 2014, 31(8): 1539-1542. |
[9] |
侯善振%张兴%官安红%顾邦林%孙宗进.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单纯椎间植骨融合与金属椎间融合器植入的远期疗效比较[J]. 医学临床研究, 2014, 31(11): 2157-2159. |
[10] |
廖维峰;肖晟;黄象望;刘向阳;张毅;向铁城. 人工椎间盘置换加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J]. 医学临床研究, 2014, 31(1): 75-77. |
[11] |
王国华;黄象望;刘斌;刘向阳;肖晟;张毅. Mobi-C人工颈椎间盘置换与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比较[J]. 医学临床研究, 2013, 30(7): 1307-1309. |
[12] |
刘洪;罗光平;李峰;蒲丹;肖业生;袁泉;杨长远. 不同椎间融合方式治疗轻度腰椎崩裂性滑脱症的疗效比较[J]. 医学临床研究, 2013, 30(5): 1026-1028. |
[13] |
沈雄杰;黄象望;张毅;庞晓阳. 颈椎前路减压钛网植骨融合术后内固定早期失败原因及预防[J]. 医学临床研究, 2012, 29(2): 267-270. |
[14] |
李硕夫;黄象望;刘向阳;肖晟;刘宏哲;沈雄杰. Ⅰ期经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观察[J]. 医学临床研究, 2012, 29(2): 274-277. |
[15] |
欧阳智华;晏怡果;王麓山;姚女兆;朱一平;薛静波. 锁定式椎间融合器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中的应用[J]. 医学临床研究, 2012, 29(12): 2310-231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