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团队自我肯定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希望水平及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
屠俊芳, 李慧俐, 王娟 |
河南省职工医院康复医学科,河南 郑州 450000 |
|
|
摘要 【目的】探讨团队自我肯定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AIS)偏瘫患者希望水平及康复锻炼依从性的影响。【方法】94例AIS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予以康复锻炼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团队自我肯定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希望水平、康复锻炼依从性及生活能力。【结果】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希望水平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康复锻炼依从性各项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康复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生活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AIS偏瘫患者实施团队自我肯定训练,可提升患者希望水平与康复锻炼依从性,进而促进患者康复效率,提升生活能力。
|
|
关键词 :
脑缺血,
卒中,
偏瘫,
运动疗法,
治疗依从性
|
收稿日期: 2024-11-07
|
|
[1] 张瑜,李淑英,刘建花,等. KAP模式健康教育对脑卒中自我效能、希望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康复, 2019, 34(8):407-410. [2] 郑红,韩凤,杨信才,等.脑卒中患者自我感受负担与希望水平的关系[J].广东医学, 2019,40(20):2907-2911. [3] 陈霞,杨贝贝,管文娟,等.中青年脑卒中病人心理弹性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护理研究,2020,655(11):19-24. [4] 郭敏,陈丹丹,杜乐乐.团体式自我肯定训练对中年脑卒中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病耻感的干预效果[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 39(1):33-35. [5]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7,50(6):405-412. [6] 钟毅平,陈智勇,罗西,等.自我肯定对自尊及自我评价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22(3):390-393. [7] 王艳华.中文版Herth希望量表用于癌症病人的可行性研究[J].护理研究,2010, 24(1):20-21. [8] 练海娟,姚梅琪,陈金花,等.脑卒中患者家庭功能与康复锻炼依从性现状及其相关性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 25(27):3474-3479. [9] 韦坚.脑卒中偏瘫患者规范化康复研究[J].河北医学, 2011,17(8):1014-1017. [10] 张雅静. Barthel指数量表应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测量的信度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 2007, 7(5):30-32. [11] 付玉雪,周宁,王保霞,等.健康信念模式对脑卒中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影响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 2020,2(1):81. [12] 李美鸽,常渭娟.团体自我肯定训练对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创伤后成长及应对方式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5):94-96. [13] 李美佳,刘云娥,彭芳,等.脑卒中患者康复信心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9,25(30):3882-3887. [14] 符晓艳,王敏,王华,等.慢性病自我管理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9,34(4):471-473. |
[1] |
张晓芬, 王君慧, 蔺岗, 张冬梅, 张会敏. 中青年脑卒中患者自我厌恶与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及相关性分析*[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7): 1119-1122. |
[2] |
隆艳飞, 李佳, 邓芳慧, 匡莲子, 姚嘉欢, 罗曦, 张红辉. 运动干预方案对急性胰腺炎合并肌少症患者肌肉力量、躯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7): 1153-1156. |
[3] |
王素花. 标准化程序干预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7): 1230-1232. |
[4] |
李鹏阳, 杜欣, 陈长龙. 二甲双胍、恩格列净、聚乙二醇洛塞那肽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6): 962-965. |
[5] |
王星华, 池泳, 祁会丽. 皮质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结构改变与认知功能的关系[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6): 978-981. |
[6] |
贾广杰. 列线图构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后症状性颅内出血的模型及验证[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6): 989-992. |
[7] |
程锦, 夏俊博, 张蕾. 治神调髓针刺法与扶阳灸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6): 1023-1026. |
[8] |
范丹丹, 安雪瑾, 周诗雅, 李亚文, 常淑莹. 网络团体简要行为疗法治疗中青年脑卒中后慢性失眠的疗效[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6): 1072-1074. |
[9] |
史文倩, 赵美英, 陈莉, 赵恒, 汪桂青. 舌压抗阻反馈训练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5): 820-822. |
[10] |
王晓敬.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水凝胶摄食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5): 827-829. |
[11] |
朱亚丽, 胡淑杰. 时机理论导向下渐进式分级护理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5): 848-850. |
[12] |
曲艳锦, 石丰月, 谭颖. 家属同步心理干预联合营养、运动一体化护理模式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中的应用效果[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5): 879-881. |
[13] |
李娜, 林笑冬, 白洁.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反复促通技术在脑卒中患者恢复期中的应用效果[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4): 583-585. |
[14] |
连浩军. 基于胱抑素C水平构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的风险模型及验证[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4): 608-611. |
[15] |
申贵玉黄焱, 谢清芳, 王能琨, 黄海东. 舍曲林与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对患者神经递质功率及抑郁情绪的影响比较[J]. 医学临床研究, 2025, 42(4): 638-641.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