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秀琪,孙智晶,朱兰,等. 智慧医疗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华妇产科杂志, 2020, 55(12):872-875. [2] 王萌影,苑程鲲,王萌瑞,等.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诊疗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 2021, 36(5):1213-1215. [3] 侯琳,商敏.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刊, 2022, 57(2):145-148. [4] 侯佳文,赵亚楠,李燕,等.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凯格尔运动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 2022, 22(3):406-414. [5] 王泽华,丁依玲. 妇产科学[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9. [6] 陈聪,吴娟,黄秋晨,等. 呼吸与骨盆外肌群收缩对凯格尔运动效果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2, 28(8):960-965. [7] 周志春,朱海云,曹红敏. Glazer评估在产后盆底肌肉功能评估中的应用[J].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2017, 18(3):252-253. [8] MADHU C,SWIFT S,MOLONEY-GEANY S,et al. How to use the Pelvic Organ Prolapse Quantification (POP-Q) system?[J].Neurourol Urodyn,2018, 37(S6):S39-S43. [9] 孙梅.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康复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22, 37(6):52-54. [10] 唐婷婷,赖培茜,蔡舒,等. 孕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知信行影响因素分析及干预措施[J].实用医学杂志, 2017, 33(15):2584-2588. [11] 谢弘扬,上官梦原,赵淑华.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病因素及盆底重建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 37(4):1017-1019. [12] 王岚,漆洪波. 产道损伤防与治[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22, 38(1):8-10. [13] 黄健. 加快推动我国下尿路和盆底功能障碍疾病诊疗规范化发展[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22, 43(9):646-647.[14] 刘丽平,曹江霞,宋晓婕,等. 凯格尔运动法与电刺激疗法、生物反馈疗法联合应用治疗产后性交痛[J].山东医药, 2016, 56(35):75-77. [15] 蒋玮,宋云玲,谭波涛. 盆底肌电刺激治疗排尿功能障碍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9, 19(4):424-429. [16] 史艺,尚禹.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防治产后尿失禁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技杂志, 2020, 27(11):1481-1483. [17] 陈瑶. 穴位按摩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在产后盆底功能康复中的干预效果[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1, 27(2):262-265. [18] 金文艳,和秀魁,杜重洋,等. 补肾中药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改善全子宫切除术后性功能障碍及对患者盆底功能的影响[J].陕西中医, 2022, 43(11):1580-1584. [19] 赵菊芬,杨柳风,王云雁. 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盆底肌肉张力、盆底功能及POP-Q的影响[J].解放军医药杂志, 2022, 34(6):76-79. [20] 尚禹. 盆底功能障碍康复治疗进展[J].黑龙江医学, 2021, 45(6):671-6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