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皮肤美容亚专业委员会.中国玫瑰痤疮诊疗专家共识(2016)[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7,50(3):156-161.
[2] 郭宏佐,张钰汇,孙艳,等.中国人玫瑰痤疮患病率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9,19(5):45-51.
[3] 丁惠玲.玫瑰痤疮患者生活质量调查分析[D].青岛:青岛大学,2017.
[4] 国家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2:25-28.
[5] 范瑞强,邓丙戌,杨志波.中医皮肤性病学(临床版)[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591.
[6] 焦烨,闵仲生.玫瑰痤疮的临床特点及中医辨证分型研究[D].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2017.
[7] 于恒,李月.刺络拔罐疗法的临床应用概况[J].中医外治杂志,2012,21(1):54-56.
[8] 张欣,王谦鑫宏,赵慧杰,等.基于皮肤免疫理论的“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的实验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6,27(1):232-234.
[9] 刘智斌,牛晓梅.论背俞穴定位的神经解剖学基础[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 (1):88-90.
[10] 李健,郝飞.玫瑰痤疮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2015,41 (1):15-18.
[11] 吴艳,陈璨,Peter M Elias,等.钙离子对表皮屏障功能的调节[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0,39(2):135-137.
[12] 程莎莎,程晖,张学军.神经酰胺在皮肤中的主要功能[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18,34(5):57-59.
[13] 郑博岚,谢红付,汪犇,等.含活性钙离子及神经酰胺3纳米化脂质体的护肤品对面部皮肤敏感症状缓解效果的观察[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8,25(2):63-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