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冯颖,陈素文,李长东,等.宫腔镜在人工流产术后宫腔粘连诊治中的效果评价[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25(12):1079-1082. [2] 朱望爱,屈王蕾,郝培培,等.宫腔粘连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5,45(5):342-345. [3] 肖松舒,万亚军,邹放军,等.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预防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手术后再粘连的前瞻性、随机、阴性对照临床研究[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5,50(1):32-36. [4] 赵文娟,陈英,卢艳梅.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联合Interceed治疗宫腔粘连效果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7,32(2):393-396. [5] 秦琰,王蔼明.宫腔粘连的治疗进展[J].生殖医学杂志,2015,24(1):75-78. [6] 何金华,席予凡.不同方法在重度宫腔粘连治疗中的疗效观察[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27(9):1151-1152,1164. [7] 王金娟,成九梅,张颖,等.宫腔镜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较大Ⅱ型黏膜下肌瘤的临床研究[J].北京医学,2017,39(2):168-170. [8] 梁秀文,季新梅,吴琼.宫腔粘连宫腔镜分离术后人工周期中结合雌激素剂量与再粘连的相关性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7,16(3):296-299. [9] 张玉婷,陈江,曹杰,等. 宫腔镜下手术治疗宫腔粘连的疗效及宫腔粘连的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6,16(11):2120-2122,2129. [10] 黄倩羽.宫腔粘连患者危险因素及治疗效果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6,47 (1):80-83. [11] 贺斯黎,肖松舒,邓新粮,等.重度宫腔粘连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15,50 (1):54-56. [12] 陈慧娟,王浩,俞佳丽.重度宫腔粘连患者发病的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24):5359-5360. [13] 王亚茹,王淑丽,徐影.宫腔粘连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5,30(17):2899-2900. [14] 黄玉平.探讨宫腔粘连的危险因素及宫腔镜下手术的效果[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 (4):519-5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