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玉波.康复护理在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现代医生,2014,4(29):66-68. [2] 吕晓春,赵桂林,张润芳,等.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康复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4,5(20):131-133. [3] 高飒,杨阳,高媛,等.风险管理在成人急性病毒性脑炎护理中的作用研究[J].河北医学,2014,6(10):1723-1725. [4] 范文娟.护理干预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疗效及预后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7):1930-1931. [5] 赵茜,王媛,张译文,等.小儿重症病毒性脑炎8例临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5,6(1):71-73. [6] 李艳,刘双云,熊华,等.早期系统化护理对病毒性脑炎患儿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7):70-71. (本文编辑:师晓阳) [收稿日期] 2016-11-09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5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65例老年PS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2例,观察组33例。对照组:男19例,女13例,年龄60~80(71.68±7.32),卒中病程3~15(8.38±4.12)d;观察组:男18例,女15例,年龄62~85(72.71±7.29),卒中病程2~14(7.51±4.13)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经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经MRI或CT检查并确诊为脑卒中;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2]中器质性抑郁诊断标准;年龄均≥60岁;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均为8分以上;意识清楚,无明显语言障碍。排除标准:存在严重精神障碍史者;接受本研究前服用神经组织药物及抗抑郁药物者;对丙戊酸镁缓释片或帕罗西汀过敏者;合并有严重器质性疾病者;其他原因导致无法顺利完成本研究者。 1.3 方法 均行抗聚、控制血压、血脂、血糖并予以脑保护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口服帕罗西汀(浙江尖峰药业有限公司,H20040533)治疗,10毫克/次,1次/日,21 d内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剂量,最高剂量不超过20 mg/d,疗程2个月。观察组于以上治疗基础上口服丙戊酸镁缓释片(湖南省湘中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537)治疗,0.25 g/d,2次/日,疗程2个月。 1.4 观察指标 ①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2个月抑郁及焦虑程度进行评分比较。②对比两组神经功能康复疗效。疗效判定标准:NHISS评分减少<18%为无效;NHISS评分减少18%~45%为好转;病残程度为1~3级,且NHISS评分减少46%~90%为显效;病残程度为0级,NHISS评分减少≥91%为基本痊愈。总有效率=(好转+显效+基本痊愈)/总例数×100%。③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两组治疗后穿衣、进食、梳洗、行走等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比较。总分34分,分值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好。④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对两组治疗后7 d、1个月、2个月不良症状、体征等进行评估。每项症状进行严重程度,症状与药物关系及相应措施3个方面评估。严重程度:无症状为0分;存在可疑症状或症状极轻为1分;存在轻度症状但不影响神经功能为2分;存在中度症状且对神经功能有一定影响,但并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为3分;出现重度症状,且对患者日常生活及神经功能造成极大影响为4分。症状与药物关系包含肯定有关、极可能有关、可能有关、几乎无关、无关5个等级。采取的措施:停止治疗为6分;暂时停止治疗为5分;剂量改变且给予相应药物治疗为4分;改变剂量为3分;给予相应药物治疗为2分;强化观察为1分;无须做任何处理为0分[3]。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HAMD、HAMA评分对比 治疗前HAMD、HAM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及2个月观察组HAMD、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治疗后2个月两组HAMA与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后1个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HAMD、HAMA评分比较(x±s,积分)
组别 | 时间 | HAMD | HAMA | 对照组 | 32 | 治疗前 | 26.29±2.19 | 18.08±4.62 | | | 治疗后1个月 | 12.48±3.131) | 15.88±4.421) | | | 治疗后2个月 | 7.29±3.691)2) | 12.48±3.121)2) | 观察组 | 33 | 治疗前 | 26.21±2.30 | 18.18±4.62 | | | 治疗后1个月 | 9.24±3.891)3) | 12.78±4.121)3) | | | 治疗后2个月 | 5.15±3.771)2)3) | 7.38±3.021)2)3) | 1)与治疗前比较:P<0.05;2)与治疗后1个月比较:P<0.05;3)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康复疗效对比 观察组神经功能康复总有效率87.88(29/33)高于对照组65.63%(21/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康复疗效对比(例,%)
组别 | n | 无效 | 好转 | 显效 | 基本痊愈 | 总有效率 | 观察组 | 33 | 4(12.12) | 5(15.15) | 9(27.27) | 15(45.45) | 29(87.88) | 对照组 | 32 | 11(34.38) | 6(18.75) | 6(18.75) | 9(28.13) | 21(65.63) |
2.3 两组治疗后ADL和TESS评分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ADL评分为(26.28±5.22)分,对照组为(17.88±4.22)分,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122,P<0.05)。两组治疗后7 d、1个月及2个月TES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TESS评分(x±s,积分)
组别 | n | 治疗7 d | 治疗1个月 | 治疗2个月 | 观察组 | 33 | 6.31±4.14 | 6.08±4.37 | 5.31±3.62 | 对照组 | 32 | 6.34±4.23 | 6.79±4.30 | 6.24±2.15 | t | | 0.029 | 0.660 | 1.254 | P | | >0.05 | >0.05 | >0.05 | 3 讨论 脑卒中是指由各种因素导致脑内动脉闭塞、狭窄、破裂,进而诱发脑血液循环障碍。随着生活习惯改变及人口老龄化加剧,近年来脑卒中发病率呈稳步上升趋势,相关研究显示[4],我国约有600万脑卒中患者且每年新增150万左右,导致直接医疗费用高达130~200亿左右,加重患者家庭及社会经济负担,且致残及死亡率极高,经治疗存活下来的患者多已丧失劳动能力,加之疾病迁延不愈,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相关调查发现[5],PSD发生率高达23%~60%。社会心理学及多因素介导生物学机制为导致PSD的主要原因,卒中后缺乏社会及家庭支持、语言障碍、肢体功能障碍、快速转换的角色、抑郁症家族史等均为导致PSD的危险因素。 PSD不但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精神痛苦,且不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导致疾病复杂化,增加治疗难度,延长治疗时间,且PSD患者依从性较差,进一步加大治疗难度,增加PSD患者死亡率。研究发现[6]PSD患者10年后病死率约为无抑郁脑卒中患者的3.4倍,缺乏社会及家庭支持的PSD患者病死率更是高达90%,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此外PSD不利于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故应对PSD患者给予支持与重视,并及早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消除或改善患者情感障碍,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卒中后抑郁的治疗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指南,多数研究认为,PSD首选药物治疗。帕罗西汀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为临床常用抗抑郁药物,其可选择性抑制突触前膜对5-羟色胺的再摄取,提高突触间隙5-羟色胺浓度,从而控制或缓解患者抑郁症状。加之帕罗西汀阻断去甲肾上腺素(NE)回收在SSRI中最强,故尤其适用于伴有焦虑的抑郁患者。丙戊酸镁缓释片是一种新型抗癫痫药物,具有多重抗癫痫作用,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对癫痫大发作、失神发作、肌阵挛发作有效,其药理机制为:①可自血浆蛋白中置换出色氨酸,提高血液中色氨酸浓度,色氨酸穿过血-脑脊液屏障,加速5-羟色胺合成,提高脑内5-羟色胺水平,进而改善患者抑郁情绪;②通过竞争性抑制γ-氨基丁酸(GABA)氨基转移酶,进而提高脑中GABA水平,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③丙戊酸镁缓释片中的镁离子可有效激活机体内多种酶,对线粒体内部组织酶及线粒体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利于细胞能量代谢恢复,对中枢神经系统生理活动所需能量的利用及生成、储存、转移具有重要影响;④口服丙戊酸镁缓释片可促进机体快速吸收,起效快,且药物浓度达到峰值后较为稳定,集中药效,利用度高,可有效改善PSD患者神经功能。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1个月及2个月后观察组HAMD、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神经功能康复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对老年PSD患者予以丙戊酸镁缓释片、帕罗西汀联合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但亦有学者指出[5]老年PSD患者服用帕罗西汀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后,会加重恶心、乏力等不良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7 d、1个月及2个月两组TESS评分均较低,旨在说明帕罗西汀、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使用,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等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高。同时本研究发现治疗后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帕罗西汀应用于老年PSD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综上所述,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给予丙戊酸镁缓释片、帕罗西汀联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抑郁症状,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安全性高,具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1] 林乐乐,韩月娥.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帕罗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13,26(12):1329-1330. [2] 孙培养,储浩然,李佩芳,等.通督调神针刺干预对药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5,35(8):753-757. [3] 张申,赵丹鹏,刘扬,等.艾地苯醌对缺血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神经细胞因子、单胺类递质代谢及炎症反应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15):3709-3710. [4] de Man-van Ginkel JM, Hafsteinsdóttir TB, Lindeman E,et al.Clinical manifestation of depression after stroke: is it different from depression in other patient populations[J].PLoS One,2015,10(12):e0144450. [5] 周末,陈安亮,林爱翠,等.帕罗西汀联合康复训练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及抑郁情绪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3):143-145. [6] 孙阳,朱晓波,金薇薇,等.丙戊酸镁缓释片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6):100-103. (本文编辑:师晓阳) [收稿日期] 2016-1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