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热休克反应对HMGB1表达及LPS诱导的HMGB1释放的影响 |
唐道林;石永忠;蒋磊;王慷慨;肖卫民;肖献忠 |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湖南,长沙,410008 |
|
Effects of Heat Shock Response on the Expression and LPS-induced Release of HMGB1 |
|
摘要 [目的]观察热休克反应对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表达及内毒素(LPS)诱导的HMGB1释放和移位的影响.[方法]用500 ng/ml LPS处理小鼠RAW264.7巨噬细胞20 h,Western blot分析HMGB1在胞核及其培养上清中的改变;热休克模型通过RAW264.7细胞置42.5℃水浴锅中孵育1 h,然后在37℃恢复12 h后制备;通过Western blot分析,观察热休克反应对HMGB1表达及LPS诱导的HMGB1释放及其移位的影响.[结果]HMGB1蛋白表达水平在热休克反应4 h后减少,8 h后明显减少,12 h后逐步恢复至正常水平;RAW264.7细胞受LPS处理20 h后,细胞培养基中HMGB1的水平明显增加,胞核HMGB1含量减少,而热休克预处理抑制了LPS诱导的HMGB1释放及胞核HMGB1减少.[结论]热休克能影响HMGB1的基因表达;热休克反应抑制LPS诱导的HMGB1释放及其移位.
|
|
关键词 :
热休克反应,
基因表达,
内毒素类
|
收稿日期: 2005-03-20
|
基金资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3028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1382,30300177) |
[1] |
张征;胡小宣.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血浆 D-乳酸、二胺氧化酶和内毒素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 医学临床研究, 2013, 30(7): 1281-1283. |
[2] |
段智;陈辉;韦妹艳;杨静. Mcm7、Geminin表达与HPV16/18感染的相关性研究[J]. 医学临床研究, 2012, 29(8): 1501-1503. |
[3] |
陈小楠;卜仁戈;潘春雨;徐振群;杨玉彬;吴斌. 膀胱尿路上皮癌中乙酰肝素酶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 医学临床研究, 2012, 29(6): 1021-1023. |
[4] |
阳昌军;陶冶;陈伟. 抑制Smac基因表达对胰腺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影响的研究[J]. 医学临床研究, 2012, 29(5): 925-927,930. |
[5] |
周先勇;周会新.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对胃癌患者APE1基因表达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10, 27(4): 602-604. |
[6] |
劳行刚;田敬;陈德坚;符群;林微;王芳. 动态比浊法定量测定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细菌内毒素的含量[J]. 医学临床研究, 2010, 27(4): 686-688. |
[7] |
刘文操;冯建宏;逯林欣;翟金俊;张沁莲;翟艳萍. 依达拉奉对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组织bcl-2、fas表达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10, 27(11): 2018-2021. |
[8] |
黄纯海;李学军;周异曾;罗勇;田志;袁贤瑞. 人EGFL7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鉴定[J]. 医学临床研究, 2010, 27(1): 32-35. |
[9] |
杨常成;冀建明. 硫酸依替米星氯化钠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可行性探讨[J]. 医学临床研究, 2009, 26(8): 1469-1470. |
[10] |
高坤祥;王云杰;张志培;黄立军;梁晓华;闫小龙;邓迎春;韩勇. 支气管重建后对大鼠肺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基因表达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08, 25(9): 1545-1547. |
[11] |
詹又佳;钟文珍;饶忠.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NF-κB基因表达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08, 25(9): 1597-1600. |
[12] |
鄢毅权;李介秋. Rac1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过表达与转移侵袭的关系[J]. 医学临床研究, 2007, 24(9): 1493-1495,1498. |
[13] |
彭秀兰;陈寅;胡艳娟;王恩湘. 贝飞达联合乳果糖治疗肝硬化后血清内毒素TNFα、IL-6的变化及预防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意义[J]. 医学临床研究, 2007, 24(9): 1496-1498. |
[14] |
李娟;丁新生;印卫兵;冯美江;高阳;龚洁. 联合应用巴曲酶和依达拉奉对沙土鼠缺血再灌注后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07, 24(8): 1294-1296. |
[15] |
朱纲华;陈勇;姚茂金;谢鼎华. 反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Nudt6基因在小鼠内耳的表达[J]. 医学临床研究, 2007, 24(7): 1096-1098.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