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补阳还五汤预处理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实验研究 |
高云春;朱世津;徐平 |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湖南,常德,415003 |
|
|
摘要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预处理减轻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钳夹双侧颈总动脉建立SD大鼠脑缺血模型,将1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脑缺血预处理组(IPC组)、补阳还五汤预处理组(NPC组),根据再灌注不同时间(24 h、48 h、72 h和7 d).将IR组、IPC组、NPC组各分4个亚组(n=10).观察各时相大鼠血清腺苷含量和血清NO含量的变化.[结果]①IPC组、NPC组与IR组同期比较,血清腺苷含量以及第24 h、48 h血清NO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②各组不同时相比较:随着再灌注时间延长,血清腺苷含量呈上升趋势,且三组腺苷含量均于再灌注后第7 d达最高,血清NO含量逐渐下降,至第7 d达到最低;③药物预处理组与缺血预处理组比较:血清腺苷含量以及第24 h、48 h血清NO含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预处理保护作用与内源性腺苷以及NO增加有一定相关性.
|
|
关键词 :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中药疗法
|
收稿日期: 2005-05-20
|
[1] |
宋纪宁;薛振生.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脑缺血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14, 31(2): 332-333,336. |
[2] |
杨彬;冯德辉. 老年高血压合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J]. 医学临床研究, 2013, 30(1): 163-164. |
[3] |
谭华清;李峥;何静静;刘亚昆.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糖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 医学临床研究, 2012, 29(9): 1782-1783. |
[4] |
徐欣萍;朱玉群;啜佳然. 缺血性脑卒中大鼠肝脏和肠黏膜损伤的实验研究[J]. 医学临床研究, 2012, 29(6): 1024-1026. |
[5] |
卢凯明;肖平田. 高压氧治疗后循环缺血36例疗效观察[J]. 医学临床研究, 2012, 29(6): 1104-1106. |
[6] |
任桂茹;仇建婷;商秀丽. 丁苯酞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Fas蛋白表达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12, 29(5): 804-806. |
[7] |
吴玉苗;王瑞芳;李焰生;王芳薇. 上海市社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综合干预效果分析[J]. 医学临床研究, 2012, 29(4): 655-657. |
[8] |
张瑶;胡治平**;高小平;彭熠;高菊华. 沙鼠脑缺血再灌注和美满霉素干预后 T G F‐β3与高尔基体的变化研究[J]. 医学临床研究, 2012, 29(10): 1843-1846. |
[9] |
张德元;周和平;梁辉;李浩;王继华;袁荣峰;伍智红;谭海群;封迎帅. 物理因子点穴治疗大脑后循环缺血的临床研究[J]. 医学临床研究, 2012, 29(1): 122-124. |
[10] |
王娜;郭曲练;叶治;夏萍萍;王锷;苑亚静. 帕瑞昔布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J]. 医学临床研究, 2011, 28(3): 413-415. |
[11] |
汪丽;齐国先. 急性心肌梗死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分析[J]. 医学临床研究, 2011, 28(2): 241-243. |
[12] |
伍光春;黄满平;金科;李晓明. 弥散加权成像在新生儿早期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断中的应用[J]. 医学临床研究, 2011, 28(12): 2267-2268,2271. |
[13] |
黄文雅;陈桦;周晶;王海;伍光春;金科.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与急性胆红素脑病的MRI诊断及鉴别[J]. 医学临床研究, 2011, 28(11): 2112-2115. |
[14] |
冯光;钟治军;段继新.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后腰池引流和间断腰穿防治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比较[J]. 医学临床研究, 2011, 28(1): 89-91. |
[15] |
黄翔;吴刘亦文. 法舒地尔防治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观察[J]. 医学临床研究, 2010, 27(8): 1481-1483.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