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颈椎前路融合术后临近节段退变的MRI分析 |
梁秋发;原林;王文军;刘利乐;朱一平;王麓山;姚女兆 |
南方医科大学医学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515;南华大学附一医院脊柱外科,湖南,衡阳,421001 |
|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nalysis of Accelerated Degenerative Changes Adjacent to the Fused Segment After Anterior Cervical Fusion |
|
摘要 [目的]分析颈椎前路椎体切除融合术后邻近节段的退变.[方法]对28例行单节段或双节段前路椎体开槽减压植骨融合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和随访时的MRI进行评价,以颈椎矢状正中位T2加权MRI分析融合节段相邻及间隔运动节段硬膜囊受压、椎间盘高度和椎管矢状位直径的变化,按轻度、中度和重度分析邻近节段的退变情况.[结果]16(57%)例病人出现新的硬膜囊受压,其中轻度7例(25%)、中度6例(21%)、重度3例(10.71%),大部分(10例)病人硬膜囊前后受压.而间隔节段只有2例轻度和1例中度(占10.71%)硬膜囊受压,无重度受压.与术前比较,上位相邻节段椎管直径平均减少1.93 mm(P<0.01),下位相邻节段平均下降1.34 mm(P<0.01).[结论]MRI资料显示单节段或双节段前路颈椎椎体切除减压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加速,其中部分病人出现新的神经症状和指征,需再次手术治疗.
|
|
关键词 :
颈椎/外科学
|
收稿日期: 2005-06-20
|
[1] |
李光宝;向铁城;黄象望;刘向阳;肖晟;张毅;余方. 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外伤性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观察[J]. 医学临床研究, 2013, 30(1): 29-32. |
[2] |
欧阳智华;晏怡果;王麓山;姚女兆;朱一平;薛静波. 锁定式椎间融合器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中的应用[J]. 医学临床研究, 2012, 29(12): 2310-2312. |
[3] |
张宏其;唐明星;鲁世金;邓展生;郭超峰;吴建煌;王昱翔;陈凌强;王永福. 颈胸段脊柱病变的手术入路选择[J]. 医学临床研究, 2009, 26(2): 222-225. |
[4] |
何志勇;汤敬武;杨立军;朱威宏;王毅鹏. 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钛板固定治疗颈椎结核[J]. 医学临床研究, 2009, 26(12): 2306-2308. |
[5] |
夏红;谭益云;胡优威. 颈前路椎间隙减压钢板结合钛网植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J]. 医学临床研究, 2008, 25(5): 876-878. |
[6] |
张军曙;文建平;向孝勇;李卫峰. 椎板棘突复合体截取原位回植椎管成形在颈椎管内肿瘤手术中的应用[J]. 医学临床研究, 2008, 25(11): 2048-2050. |
[7] |
刘向阳;黄象望;肖晟;王靖;刘宏哲. 前路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结核[J]. 医学临床研究, 2007, 24(11): 1982-1984. |
[8] |
廖智辉;刘云. 后纵韧带切除在颈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J]. 医学临床研究, 2004, 21(9): 1066-1068. |
[9] |
刘志远;朱武平. 早期减压植骨及AO钢板固定治疗颈椎外伤[J]. 医学临床研究, 2004, 21(6): 672-673. |
[10] |
吕国华;王冰;马泽民;康意军;李启贤. 钛网在颈椎前路重建中的应用[J]. 医学临床研究, 2002, 19(7): 92-94. |
[11] |
莫万彬;杜贻庆;阳永东;唐景峰;周晓坤;王文波. 颈髓髓内肿瘤的显微外科治疗[J]. 湖南医学, 2002, 19(2): 85-87. |
[12] |
李慧. 颈椎后路单开门术的手术配合[J]. 医学临床研究, 2002, 19(12): 559-560. |
[13] |
潘云堂;梁军;周家钤;曾至立;马仁治. 颈前路减压BAK植入椎体融合治疗颈椎椎间盘突出症[J]. 湖南医学, 2001, 18(1): 6-7.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