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体位对胃食管反流病酸反流模式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
彭穗;陈旻湖;林金坤;熊理守;胡品津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广东,广州,510080 |
|
Influence of Positions on Esophageal Acid Reflux Patterns and Clinical Therapy |
|
摘要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中卧、立位的酸反流模式与食管黏膜损伤严重度的关系.[方法]91例以烧心和/或反酸为主诉,病史超过3个月的患者,根据内镜检查和24 h食管pH监测结果,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组(50例)和糜烂性食管炎(EE)组(41例).对两组患者卧、立位食管pH监测的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同时比较EE组中A,B级食管炎(32例)和C级食管炎(9例)之间卧、立位食管pH监测指标的异同.[结果]EE组患者卧位食管酸反流次数,长时间反流次数,最长反流持续时间,pH<4.0的时间百分比中位数分别为27(0~246),1(0~11),10(0~102),5.4(0~72);明显高于NERD组的12.5(0~68),0(0~8),5(0~53),2(0~24.7),而立位食管测酸各指标都与NERD组差异无显著性.C级食管炎患者卧位长时间反流次数和卧位最长反流持续时间显著高于A、B级食管炎组.[结论]卧位酸反流与食管黏膜损伤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有关.
|
|
关键词 :
胃食管反流,
体位
|
收稿日期: 2006-06-20
|
[1] |
边海鹏;陈锡美. 胃食管反流病中安慰剂反应率的 M eta 分析[J]. 医学临床研究, 2012, 29(11): 2068-2070. |
[2] |
吕明霞. 手术中变换患者体位的护理支援及要点[J]. 医学临床研究, 2011, 28(5): 1001-1002. |
[3] |
何林方.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J]. 医学临床研究, 2010, 27(4): 733-736. |
[4] |
杨艳果;杨小军;张少君;王琦;郑立宏. 奥美拉唑联合黛力新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疗效观察[J]. 医学临床研究, 2010, 27(1): 127-129. |
[5] |
王显萍;李亚新. 护理干预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焦虑和抑郁情况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09, 26(10): 1924-1925. |
[6] |
彭秀兰;陈寅;王恩湘. 非糜烂性反流病24小时PH值监测及分村[J]. 医学临床研究, 2008, 25(6): 1136-1137. |
[7] |
吴佳明;陈冬青. 姿势控制能力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06, 23(8): 1262-1264. |
[8] |
杨小唯;钱晓辉;肖静华. 产程中实施特殊体位矫正胎方位的观察[J]. 医学临床研究, 2006, 23(6): 926-927. |
[9] |
欧阳琳;彭佑铭;刘虹;刘伏友;伍国宝. 被动强制体位致横纹肌溶解并多脏器功能障碍一例[J]. 医学临床研究, 2005, 22(8): 1187-1188. |
[10] |
吴明浩;周会新. 莫沙比利联合泮托拉唑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疗效观察[J]. 医学临床研究, 2004, 21(5): 567-568.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