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椎弓根器械复位固定后两种融合方法治疗腰椎滑脱的疗效比较 |
罗承耀;吕晶;杨汝贵;张志刚 |
广东省深圳市流花医院骨科,广东,深圳,518002 |
|
|
摘要 [目的]观察比较椎弓根器械复位固定后后外侧融合(SPLF)与后路椎体间融合(SPLIF)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腰椎峡部不连型滑脱者38例,治疗上分为SPLF组(n=16)和SPLIF组(n=22).对两组的临床疗效(ODI评分),X线影像学结果及并发症进行比较观察.[结果]两组术后即刻X线影像学结果包括滑脱矫正,滑脱节段椎间隙高度,滑脱节段前突角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随访2年,其骨融合率及滑脱节段前突角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滑脱矫正及滑脱节段椎间隙高度的维持上SPLIF组优于SPLF组(P<0.05).[结论]椎弓根器械复位固定后行SPLIF在对腰椎滑脱矫正的维持及结构的稳定上较SPLF具有优越的力学性能.
|
|
关键词 :
椎间盘移位/治疗,
腰椎,
脊柱融合术,
骨折固定术,
内
|
收稿日期: 2006-07-20
|
[1] |
段礼鹏;齐向北;马国驹;李克鹏. 经伤椎椎弓根植骨内固定技术在胸腰椎爆裂骨折中的应用[J]. 医学临床研究, 2014, 31(2): 228-230,231. |
[2] |
董军;李俊生. 乳腺癌组织中VEGF-C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骨髓微转移的相关性的研究[J]. 医学临床研究, 2014, 31(2): 298-301. |
[3] |
胡铃;刘进康.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J]. 医学临床研究, 2014, 31(2): 326-328. |
[4] |
宋纪宁;薛振生.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脑缺血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14, 31(2): 332-333,336. |
[5] |
连保卫;黎建文;朱爱剑;赵伟华. 微创经皮椎弓根钉固定非融合技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35例临床观察[J]. 医学临床研究, 2014, 31(2): 369-370,371. |
[6] |
刘秋红;李劼;李红玲. VEGF在子宫腺肌病子宫内膜-肌层界面的表达及意义[J]. 医学临床研究, 2014, 31(2): 374-375. |
[7] |
张绍武;李治国;宁洁;张浩. 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人附睾分泌蛋白4水平及其临床意义[J]. 医学临床研究, 2014, 31(2): 394-395. |
[8] |
陈映娟. 碘伏冲洗液在腰椎内固定术中预防伤口感染的作用[J]. 医学临床研究, 2014, 31(2): 409-409,410. |
[9] |
曹国良;冯月英;施惠华;戴蓉芳;王传慧;凌丹芸. 内皮素1对家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反应蛋白表达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14, 31(1): 14-17,18. |
[10] |
叶建新;林航;穆军山;崔晓萍;姚丽青. 脊髓型减压病大鼠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含量的变化[J]. 医学临床研究, 2014, 31(1): 21-22,23. |
[11] |
杨武. 他克莫司预防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临床研究[J]. 医学临床研究, 2014, 31(1): 67-69. |
[12] |
廖维峰;肖晟;黄象望;刘向阳;张毅;向铁城. 人工椎间盘置换加颈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J]. 医学临床研究, 2014, 31(1): 75-77. |
[13] |
和泽源;杨瑞芬;杨艳辉;木春姬;梁蕴琴.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结肠良性肿瘤[J]. 医学临床研究, 2014, 31(1): 172-173. |
[14] |
周玉旺;李杰;孟翠萍;吴为民. 全身麻醉下机械通气对人体眼内压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13, 30(9): 1713-1715. |
[15] |
王兰;李雪萍;朱旭敏. 鼻内镜下鼻窦炎手术中实施中鼻甲外侧壁切除的疗效分析[J]. 医学临床研究, 2013, 30(9): 1734-1736.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