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成人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临床疗效 |
刘伟民 |
湖南汨罗市人民医院,湖南,汨罗,414400 |
|
Clinical Outcome of Total Hip Surface Replacement for the Treatment of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 in Adults |
|
摘要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2000年9月至2008年1月,对42例45髋因股骨头无菌性坏死(Ficat Ⅲ、Ⅳ)患者行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其中女29例,男13例,平均年龄47.4岁,单侧39例39髋,双侧3例6髋.术前通过CT三维重建测量股骨颈干角、股骨颈前倾角.采用改良后外侧Gibson入路,根据术前测量结果,对于颈干角小于135°者,手术时适当增加至135°,大于135°则维持原有角度;采用X线检查和Harris功能评分评估术后疗效.[结果]术前股骨颈干角平均134.1°,术后平均138.2°,其中术前颈干角小于135°的34髋,平均131.7°,术后平均137°;术前颈干角大于135°的12髋,平均140.9°,术后平均141.5°.股骨前倾角术前平均34.5°.术后X线显示髋臼外展角平均42°.双侧肢体长度差别术前平均2.1cm,术后平均0.5cm.平均随访14.4个月.Harris功能评分术前平均42.6分,最后一次随访功能评分为平均90.4分.随访期内无股骨颈骨折和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髋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中青年患者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满意.
|
|
关键词 :
股骨头坏死/外科学,
关节成形术
|
收稿日期: 2009-05-20
|
[1] |
马国驹;齐向北;李克鹏. 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偏瘫患者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J]. 医学临床研究, 2014, 31(2): 266-268. |
[2] |
王玺;余湘元;朱建华;孙皆;蔡洪勤. 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14, 31(1): 115-117. |
[3] |
李海华;王春华. 连续腰丛神经阻滞联合单次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J]. 医学临床研究, 2013, 30(7): 1387-1389. |
[4] |
柴志勇;李宝军;吴克;徐海涛;莫顶峰;吴向阳;刘志远. 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疗效评估[J]. 医学临床研究, 2013, 30(2): 319-322. |
[5] |
肖晟;黄象望;刘向阳;张毅;王国平. 颈前路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J]. 医学临床研究, 2012, 29(9): 1652-1654. |
[6] |
马咏梅;马明军. 康复护理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新进展[J]. 医学临床研究, 2012, 29(9): 1829-1830. |
[7] |
童作明.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J]. 医学临床研究, 2012, 29(8): 1459-1460,1465. |
[8] |
杨婷;王银莲;刘秋秋. Ⅰ期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J]. 医学临床研究, 2012, 29(5): 1006-1007. |
[9] |
李文华;古振.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J]. 医学临床研究, 2012, 29(3): 525-527. |
[10] |
吴立明;宓士军. 椎体成形术单侧穿刺进针点和穿刺路径的解剖学研究[J]. 医学临床研究, 2012, 29(2): 326-328. |
[11] |
田艳艳. 髋膝关节置换术后19例感染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J]. 医学临床研究, 2012, 29(12): 2436-2437. |
[12] |
胡婵.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12例护理体会[J]. 医学临床研究, 2012, 29(12): 2451-2452. |
[13] |
余方;向铁城;黄象望;刘向阳;肖晟;张毅;李光宝. 单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加短节段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J]. 医学临床研究, 2012, 29(10): 1961-1963. |
[14] |
陈良龙;肖扬;伍旭辉. 髋关节置换术影像学的预测与评估[J]. 医学临床研究, 2012, 29(1): 184-186. |
[15] |
洪汉标;王晓琳;邱俏峰;钟镇彬.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临床分析[J]. 医学临床研究, 2011, 28(9): 1735-1737.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