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60例临床观察 |
吕春美 |
湖南省邵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湖南,邵阳,422000 |
|
|
摘要 [目的]评估早期静脉溶栓联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综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方法]对60例发病至治疗时间≤6 h的AMI患者进行尿激酶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氯比格雷、舒降之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发病≤4 h以内接受治疗45例,血管再通者36例,占80%.发病4 h~6 h以内接受治疗15例,血管再通者11例,占73.3%.60例中6 h内再通者47例,占总例数78.3%.[结论]早期静脉溶栓联合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治疗AMI,其越早应用效果越佳,血管再通率达78.3%,在无心脏介入及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情况下,只要认真选择好适应证,行早期静脉溶栓治疗,有助于抢救治疗AMI患者.
|
|
关键词 :
心肌梗塞/治疗
|
收稿日期: 2009-07-20
|
[1] |
刘佳;沈杨;罗平.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右心功能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12, 29(10): 1956-1958. |
[2] |
肖丽娟;唐会林;刘可轩.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和溶栓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J]. 医学临床研究, 2011, 28(2): 318-320. |
[3] |
申建萍;苏海明;沈倩波. 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106例的临床疗效分析[J]. 医学临床研究, 2011, 28(1): 103-104. |
[4] |
曾陵祥;孙秀才;向智;钟成. 急性心肌梗死前心绞痛对溶栓治疗临床效果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09, 26(7): 1280-1281. |
[5] |
王小平. 急诊静脉溶栓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QTd和CVA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09, 26(2): 266-268. |
[6] |
贾大林;李丽丽;齐国先. AMI急诊PCI支架术后无复流现象的临床分析[J]. 医学临床研究, 2008, 25(11): 1942-1945. |
[7] |
肖士桂;李向平;方臻飞;刘振江;刘颖望. ST段抬高STEMI介入治疗后早期ST段下降幅度的临床意义及影响因素[J]. 医学临床研究, 2008, 25(11): 1958-1960. |
[8] |
罗安平. D-二聚体检测在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应用[J]. 医学临床研究, 2007, 24(7): 1234-1235. |
[9] |
梁锦军;杨波;夏豪;李晓艳;许家俐;江洪;黄从新.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体会并文献复习[J]. 医学临床研究, 2007, 24(3): 527-528. |
[10] |
刘忠民;王育珊;赵淑杰. 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血清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及临床意义[J]. 医学临床研究, 2007, 24(11): 1898-1900. |
[11] |
周小勇. 再灌注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07, 24(10): 1709-1711. |
[12] |
王峻;姜德谦;文丹;方臻飞.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探讨[J]. 医学临床研究, 2006, 23(5): 677-678. |
[13] |
周勇;刘启明;周胜华;祁述善. 血脂异常对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疗效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06, 23(5): 767-768. |
[14] |
尹萍. 基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疗效观察[J]. 医学临床研究, 2006, 23(3): 449-450. |
[15] |
周艳;杨宇;郭兰;张国林;刘智. 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早期运动平板试验的临床应用[J]. 医学临床研究, 2006, 23(11): 1759-176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