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远隔缺血时处理对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患者脑损伤的影响 |
邓恢伟;潘道波;周爱国;孟哲贤;张雄飞;刘红波 |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湖南 常德,415003 |
|
Effect of 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on Brain Injur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Valve Re-placement Surgery with Cardiopulmonary Bypass |
|
摘要 [目的]观察远隔缺血时处理对体外循环(CPB)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清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及与术后神经精神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择期CPB下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n=20):远隔缺血时处理组(A组)、远隔缺血预处理组(B组)和对照组(C组)。A组在CPB主动脉阻断后同时对右下肢予以3周期5min缺血/5min再灌注处理;B组在麻醉诱导后予以该处理。于术前(T1)、CPB结束即刻(T2)、CPB结束后5h(T3)、24h(T4)取右颈内静脉血,检测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浓度;于术前1d、术后d3、d7对患者行神经系统检查并记录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结果]与T1相比,三组患者的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浓度在T2、T3时均明显升高(P<0.05);与T2、T3相比,三组患者的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浓度在T4时均明显下降(P<0.05);A组和B组患者在T2、T3时的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浓度均明显低于C组(P<0.05),而A组和B组各时间点血清S100-β蛋白和NSE浓度无明显差异。C组患者术后d3认知功能降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远隔缺血时处理能抑制CPB瓣膜置换术患者S100-β蛋白和NSE的释放,并减少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降低的发生。
|
|
关键词 :
体外循环,
心脏瓣膜 ,
人工,
脑损伤
|
收稿日期: 2013-11-20
|
[1] |
张继禹;耿建国;林小祥;徐潘. 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J]. 医学临床研究, 2014, 31(2): 280-282. |
[2] |
张爱珍;何青;朱玉芳;张菲. 珂立苏联合经鼻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疗效观察[J]. 医学临床研究, 2014, 31(2): 302-303,304. |
[3] |
姚振刚;周学军.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能量支持时机选择及影响预后的因素分析[J]. 医学临床研究, 2014, 31(2): 329-331. |
[4] |
黄志辉;甘继宏;王巍;蒋银花;魏雅娜;沈倩波. 右心室不同起搏方式对心衰犬心功能及心室同步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14, 31(1): 18-20. |
[5] |
周玉旺;李杰;孟翠萍;吴为民. 全身麻醉下机械通气对人体眼内压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13, 30(9): 1713-1715. |
[6] |
曾海燕. 经阴道彩超对药物流产后宫内残留物的临床诊断价值[J]. 医学临床研究, 2013, 30(8): 1512-1514. |
[7] |
王适宜;任珏. 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观察[J]. 医学临床研究, 2013, 30(8): 1547-1549. |
[8] |
万新;姜冰;刘景平.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体会[J]. 医学临床研究, 2013, 30(8): 1606-1608. |
[9] |
李先锋;朱学春;徐建. 近视程度与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眼压变化的相关性分析[J]. 医学临床研究, 2013, 30(7): 1393-1395. |
[10] |
张清平;陈建良;邱建东;董广宇;左右.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J]. 医学临床研究, 2013, 30(5): 844-846,849. |
[11] |
李青;邸飞;傅强. 连续血液净化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高钠血症的疗效[J]. 医学临床研究, 2013, 30(5): 915-916. |
[12] |
傅丹;旷寿金;贺亮;姜新萍;邓永红. 右美托咪定在早产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J]. 医学临床研究, 2013, 30(5): 927-929,932. |
[13] |
邓恢伟;潘道波. 远隔缺血时处理对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患者肺损伤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13, 30(4): 744-747. |
[14] |
吴庆华.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进入ICU监护治疗的预后分析[J]. 医学临床研究, 2013, 30(4): 754-755. |
[15] |
陈亚军;刘少波;谷万春;谢志敏. 双侧大骨瓣减压治疗特重型颅脑损伤疗效观察[J]. 医学临床研究, 2013, 30(4): 817-818.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