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柔比星联合内皮抑素对治疗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的研究
周柏涛;温旭青;李雪莲;陈慈丽;杨伟;徐小华;艾义国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胸心外科,广东 汕头,515041
Study of Pirarubicin Combined with Endostatin for the Treatment of Human Breast Cancer Xen-ografts in Nude Mice
摘要 [目的]探讨内皮抑素(E S )联合吡柔比星对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的肿瘤生长及新生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构建裸鼠乳腺癌模型,将裸鼠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对照组(A组):肿瘤对侧背部皮下注射1×106/0.1 m L正常人成纤维细胞;ES组(B组):肿瘤对侧背部皮下注射1×106/0.1 m L转染了ES的人成纤维细胞。吡柔比星组(C组):尾静脉注射吡柔比星5 mg/kg ,每周1次,共4周,ES+吡柔比星组(D组):肿瘤对侧背部皮下注射1×106/0.1 m L转染了 ES的人成纤维细胞。尾静脉注射吡柔比星5 mg/kg ,每周1次,共4周。ELISA方法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组织病理切片观察微血管密度(M VD )。[结果]B、C ,D三组抑瘤率分别为61.96%,27.33%和75.16%,D组抑瘤率明显高于其它两组,D组VEGF、MVD与其他各组比较明显减低,且差异有显著性( P<0.05)。[结论]ES联合吡柔比星能明显抑制人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生长及新生血管生成,且两者联用具有协同作用。
关键词 :
乳腺肿瘤/药物疗法 ,
表柔比星/投药和剂量 ,
内皮抑素类/投药和剂量
收稿日期: 2013-11-20
基金资助: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10B080701052)
[1]
李红丽;王晶;赵海平;马莉. 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期的活动参与功能及影响因素调查 [J]. 医学临床研究, 2014, 31(1): 153-155.
[2]
李琦;李凯;李午生. 血管内皮抑素对三阴性乳腺癌化疗增敏的作用研究 [J]. 医学临床研究, 2013, 30(12): 2307-2309,2312.
[3]
刘命文;段波峰;李双洋;谭建中;张文宇. 新辅助化疗后保乳治疗局部进展期乳腺癌52例疗效分析 [J]. 医学临床研究, 2013, 30(11): 2181-2183.
[4]
周柏涛;温旭青;李雪莲;陈慈丽;杨伟;徐小华;艾义国. 吡柔比星和内皮抑素对乳腺癌细胞的影响 [J]. 医学临床研究, 2013, 30(10): 1898-1900.
[5]
王建宇;巢琳;孙永宏. 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ki67、TopoⅡα表达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J]. 医学临床研究, 2013, 30(10): 1935-1937.
[6]
蒋雅玲*;郭磊;唐利立**. 化疗对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及治疗的选择 [J]. 医学临床研究, 2012, 29(9): 1798-1799.
[7]
季春宜. 槐耳颗粒抗肿瘤机制及在乳腺癌治疗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J]. 医学临床研究, 2012, 29(7): 1404-1406.
[8]
钟瑜;黄万钟;潘达超;王少彬;周锋;夏瑜.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在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J]. 医学临床研究, 2012, 29(6): 1047-1049.
[9]
张智勇;刘莉;丁昌利;郑盈;李珂;陆震宇. 培美曲塞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观察 [J]. 医学临床研究, 2012, 29(4): 757-759.
[10]
戴晓艳. 静脉留置针在乳腺癌化疗中的非留置应用效果观察 [J]. 医学临床研究, 2012, 29(10): 2000-2001.
[11]
邱芳;舒红. EPA与ISA联合应用对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作用研究 [J]. 医学临床研究, 2011, 28(6): 1172-1174.
[12]
胡正操. 多西他赛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观察 [J]. 医学临床研究, 2010, 27(9): 1767-1768.
[13]
徐玉瑞. 蒽环类药物在乳腺癌治疗中的新进展 [J]. 医学临床研究, 2010, 27(8): 1486-1489.
[14]
杨永杰;姜武忠. 乳腺癌术前新辅助化疗104例临床分析 [J]. 医学临床研究, 2009, 26(7): 1248-1250.
[15]
董宇慧;李正标;沈斌. 乳腺癌术前短周期动脉灌注化疗的临床应用 [J]. 医学临床研究, 2008, 25(10): 1882-1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