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特发室性早搏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分析 |
邓伟;谭珍妮;孙少喜;罗苑苑;李蘅;许顶立;彭健 |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内科,广东,广州,510515 |
|
Analysis of Heart Rate Turbulence in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s |
|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特发室性早搏患者窦性心率震荡(HRT)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239例特发室性早搏患者按早搏负荷分为三组:低负荷组80例(室早负荷<1%)、中负荷组77例(室早负荷≥1%且<10%)和高负荷组82例(室早负荷≥10%),比较各组间HRT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的差异并分析HRT异常与早搏负荷之间的关系.[结果]随着早搏负荷的增大,特发室性早搏患者HRT异常的发生率明显增加(低、中、高三组HRT异常率分别为:13.7%、18.2%、37.8%,P<0.01),TO值明显增大(低、中、高三组分别为:-2.04±1.62%、-1.37±1.26%、-0.57±1.59%,P<0.01),TS值逐渐降低(低、中、高三组分别为:3.72±1.01ms/RR、3.15±0.83ms/RR、2.75±0.58ms/RR,P<0.01).HRT异常与早搏负荷呈明显正相关(P<0.01),TO值与早搏负荷呈明显正相关(P<0.01),而TS值与早搏负荷呈负相关(P<0.01).[结论]特发室性早搏患者HRT现象随早搏负荷的增大而减弱,心率震荡异常与早搏负荷明显相关,过大的早搏负荷可能影响特发室性早搏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
|
|
关键词 :
心脏复合征,
早搏,
心率
|
收稿日期: 2010-02-20
|
基金资助: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08B030301142)%南方医院新业务新技术院级课题(2008009) |
[1] |
朱琳. 戊酸雌二醇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心率变异临床观察[J]. 医学临床研究, 2013, 30(9): 1812-1813. |
[2] |
李婧;陈汉想;李伟;郭秋慧. 我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率水平与病死率关系的Meta分析[J]. 医学临床研究, 2013, 30(10): 1920-1923. |
[3] |
肖慈云. 曲美他嗪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13, 30(1): 140-141,144. |
[4] |
苏枫;张书富;陈德;陈楠楠. 不同剂型美托洛尔对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12, 29(6): 1070-1072. |
[5] |
王双琴;许毓光;郭文龙;谭贤辉;付东林. 不同体重指数对产妇心率变异性及对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12, 29(6): 1101-1103. |
[6] |
李丹辉;向定成;罗望盛;张金霞;莫壁伶. 劳力型心绞痛患者的基础心率变异性及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12, 29(5): 820-822. |
[7] |
刘福强;李岩;谢勇;赵冬华;萧钟波;彭健. 特发性频发室性早搏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后血浆BNP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J]. 医学临床研究, 2011, 28(8): 1441-1443,1446. |
[8] |
谢秋平;郭书红;陈卿;谢喜仁. 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QTd及HRV的变化[J]. 医学临床研究, 2011, 28(3): 488-490,495. |
[9] |
吴健;郭书红;陈卿. 稳心颗粒及倍他乐克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率震荡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10, 27(8): 1545-1547. |
[10] |
田鑫;彭学军. 静息心率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的评估[J]. 医学临床研究, 2010, 27(1): 72-74. |
[11] |
刘智勇;袁旭明;何昕. 高血压病及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率震荡与变异[J]. 医学临床研究, 2009, 26(6): 1034-1036. |
[12] |
马东;刘金波.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心律变异性与尿微量白蛋白相关性分析[J]. 医学临床研究, 2009, 26(10): 1843-1844. |
[13] |
郭大英;戴肖松;姚艳. 左心室肥厚与心率变异性及室性心律失常的相关性[J]. 医学临床研究, 2009, 26(10): 1931-1933. |
[14] |
周平;杜巍.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慢心律片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观察[J]. 医学临床研究, 2008, 25(9): 1616-1617,1621. |
[15] |
周平;李洁;胡秀梅.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红细胞脂质氧化损伤研究[J]. 医学临床研究, 2008, 25(8): 1466-1468.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