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早期应用依达拉奉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出血 |
彭光善;罗娇利 |
湖南株洲市三三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湖南,株洲,412002;湖南省长沙市八医院内科,湖南,长沙,410001 |
|
|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依达拉奉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126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4组:局部亚低温组、依达拉奉组、局部亚低温+依达拉奉治疗组(联合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于入院时和治疗d14行头颅CT扫描,测定出血量和水肿量;并于治疗前、后用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行CSS评分.[结果]3个治疗组在治疗d14的CS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联合组明显低于局部亚低温组,局部亚低温组明显低于依达拉奉组(P<0.05).治疗d14,虽然各组的出血量均较治疗前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水肿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但其中3个治疗组在治疗d14的水肿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和亚低温组明显低于依达拉奉组(P<0.05).[结论]早期应用依达拉奉联合局部亚低温治疗急性脑出血,有利于脑细胞恢复和减轻脑水肿,可明显改善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二者联合应用治疗脑出血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
关键词 :
脑出血/治疗
|
收稿日期: 2011-11-20
|
[1] |
左骑. ICU期间治疗方法对老年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12, 29(8): 1445-1446,1450. |
[2] |
李其杰;黎开宇;张海冰. 肺泡灌洗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并发肺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J]. 医学临床研究, 2011, 28(12): 2293-2294. |
[3] |
古运涛;曾飞跃;张振兴. 高血压脑出血不同治疗方法比较分析[J]. 医学临床研究, 2010, 27(4): 600-601,604. |
[4] |
严斌;王立新;陈海;张建春. YL-1型碎吸针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疗效分析[J]. 医学临床研究, 2009, 26(2): 313-315. |
[5] |
吴若文;蒋德安;张春华;田陈芳. CT定位微创碎吸加尿激酶及自体血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 医学临床研究, 2007, 24(9): 1574-1576. |
[6] |
隋立森;韩富;黄涛. 立体定向适形多靶点置管引流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 医学临床研究, 2007, 24(8): 1311-1313. |
[7] |
卢正娟;王幸;沈莉;徐运. 急性脑出血后早期抗自由基治疗临床观察[J]. 医学临床研究, 2007, 24(10): 1685-1686. |
[8] |
阙思伟;计绍云;贾若飞. 重度脑室内出血的综合治疗[J]. 医学临床研究, 2006, 23(5): 723-724,727. |
[9] |
罗海燕;杨顺银;林长荣. 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的微创治疗[J]. 医学临床研究, 2006, 23(1): 99-100. |
[10] |
赵国洪. 迟发性后颅窝血肿的治疗体会[J]. 医学临床研究, 2005, 22(9): 1337-1338. |
[11] |
李艳春;朱新洪;张国利. CT引导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J]. 医学临床研究, 2005, 22(8): 1174-1175. |
[12] |
李放治;石明轩;阳勇云;田松. 微创外科与内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的比较[J]. 医学临床研究, 2005, 22(2): 203-204. |
[13] |
田松;李放治. 简易CT定位法穿刺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120例[J]. 医学临床研究, 2005, 22(2): 231-232. |
[14] |
殷汉贤. 超早期侧脑室引流和尿激酶灌注成功救治全脑室出血铸型一例报道[J]. 医学临床研究, 2005, 22(2): 286-287. |
[15] |
周特飞;潘同春;杨治国. 微创血肿抽吸尿激酶溶解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 医学临床研究, 2004, 21(5): 563-564.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