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血清胱抑素C与冠心病病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
马芸芸;张月兰;郭亮;王勃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辽宁,沈阳,110001 |
|
|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在冠心病不同病情的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已行冠状动脉造影的291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性心绞痛(SA)组(n=28)、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n=143)、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MI)组(n=26)和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组(n=94).根据冠状动脉狭窄≥50%的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及多支病变组.根据Genisin积分分为轻、中、重狭窄组.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各组CysC浓度及STEMI组发病24 h内、1周后的CysC浓度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UA组和NSTEMI组血清CysC浓度显著高于SA组及STEMI组24 h内的血清CysC浓度(P<0.05),STEMI组1周后血清CysC浓度明显升高(P<0.05).多支血管病变组血清CysC浓度明显高于单支病变及双支病变组(P<0.05).中、重度狭窄组血清CysC浓度较轻度狭窄组有所增高(P<0.05).[结论]随着血清CysC浓度的升高,冠心病患者的病情逐渐加重,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病变程度也逐渐增加.但在急性心肌梗死24 h内CysC明显下降,恢复期可逐渐升高.
|
|
关键词 :
冠状动脉疾病/血液,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血液
|
收稿日期: 2012-03-20
|
[1] |
高菲;陈玲玲;严士荣;郭维军;赵领会;杨波;张春旺;嵇小兵. 血清 MMP-1、MMP-9、TIMP-1、IL-6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研究[J]. 医学临床研究, 2013, 30(12): 2384-2385,2386. |
[2] |
仇莲萍;高武林;仇海滨. 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及血尿酸检测分析[J]. 医学临床研究, 2012, 29(12): 2434-2435. |
[3] |
宁洁;张绍武. 冠心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 医学临床研究, 2011, 28(5): 994-995. |
[4] |
肖晓霞;张育民. 冠心病患者血浆髓过氧化物酶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关系[J]. 医学临床研究, 2011, 28(3): 525-528. |
[5] |
郑湘毅;何喜子;梁素娟. 血β2微球蛋白、血清胱抑素C及其他标志物的检测在高血压病肾损害诊断中的意义[J]. 医学临床研究, 2011, 28(11): 2060-2063. |
[6] |
邹文武. 血清胱抑素C测定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价值[J]. 医学临床研究, 2011, 28(10): 1939-1940. |
[7] |
何穗;毛福青;龙国文.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IL-18和IL-10水平测定[J]. 医学临床研究, 2010, 27(9): 1705-1707. |
[8] |
王海峰. OSAHS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浆MMP-9、TIMP-1的变化[J]. 医学临床研究, 2010, 27(10): 1818-1820. |
[9] |
李桂花.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血脂、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及其关系探讨[J]. 医学临床研究, 2009, 26(9): 1727-1728. |
[10] |
陈柏兴;李向平;罗曼. 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和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变化及其意义[J]. 医学临床研究, 2009, 26(8): 1457-1460. |
[11] |
陈爱军;李江. 冠心病患者血清MMP-9水平与血脂关系的研究[J]. 医学临床研究, 2009, 26(7): 1164-1166. |
[12] |
刘欢;罗湘俊;马小峰;刘杨;周翠林. 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CRP,IL-6水平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09, 26(7): 1170-1172. |
[13] |
周小华;孙翔. 吸烟对国人男性冠心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09, 26(7): 1256-1257. |
[14] |
张汝新;朱杰;王斯闻.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抵抗素和脂联素水平的研究[J]. 医学临床研究, 2009, 26(3): 464-466. |
[15] |
李启亮;李玉清;靳剑芸. 血清胱抑素C在肾性贫血患儿中的应用研究[J]. 医学临床研究, 2009, 26(2): 233-23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