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心律失常患者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房颤、脑卒中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
王芝荣1, 舒娟1, 吴利杰2 |
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陕西 西安 710061; 2.延安大学咸阳医学院心内科,陕西 咸阳 712000 |
|
|
摘要 【目的】 探讨心律失常患者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房颤、脑卒中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310例首次行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治疗的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房颤将其分为房颤组(n=67)及非房颤组(n=243)。记录随访期间患者发生房颤及脑卒中情况,同时记录无脑卒中事件生存时间。分析患者临床基本特征、基础疾病、起搏器起搏模式、起搏器起搏部位等与患者术后发生房颤及脑卒中的相关性;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研究术后房颤对脑卒中的影响。【结果】 房颤组术前合并阵发性房颤、心肌梗死、糖尿病病史、SSS、VVI起搏以及右心室起搏所占比例显著高于非房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VI起搏、右心室起搏比例>50%、合并阵发性房颤病史、SSS是心律失常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发生房颤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20.22±5.16)个月,发生脑卒中患者共57例,其中房颤组19例(28.35%),非房颤组38例(15.64%),房颤组患者脑卒中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房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149, 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非房颤组患者无脑卒中事件生存时间显著高于房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VI起搏、右心室起搏比例>50%、合并阵发性房颤病史、SSS是心律失常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发生房颤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通过积极识别及干预相关危险因素可减少术后脑卒中事件的发生率。
|
|
关键词 :
心律失常,
心性,
心脏起搏器,
人工,
心房颤动,
卒中
|
收稿日期: 2018-04-13
|
|
通讯作者:
E-mail:jshu2005@126.com
|
[1] Furberg CD, Psaty BM, Manolio TA,et al. Prevalence of atrial fibrillation in elderly subjects (the Cardiovascular Health Study)[J].Am J Cardiol,1994, 74(3):236-241. [2] 周自强, 胡大一, 陈捷, 等. 中国心房颤动现状的流行病学研究 [J].中华内科杂志, 2004, 43(7): 491-494. [3] 刘雪玲, 陈 炜, 任利辉, 等. 植人心脏起搏器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J].临床荟萃, 2008, 23(13): 916-918. [4] Fenelon G, Wijns W, Andries E, et al. Tachycardiomyopathy: mechanisms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s [J].Pacing Clin Electrophysiol,1996, 19(1): 95-106. [5] 王秋林, 周 鹏, 蔡国才, 等. 长期右心室尖起搏致起搏诱导性心肌病临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 2013, 29(1): 64-66. [6] Page RL, Wilkinson WE, Clair WK, et al. Asymptomatic arrhythmias in patients with symptomatic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J].Circulation,1994, 89(1): 224-227. [7] 赵福海, 韩明华. VVI起搏与房颤的关系[J].昆明医学院学报, 2003, (4):108-111. [8] Brignole M, Auricchio A, Baron-Esquivias G,et al. 2013 ESC Guidelines on cardiac pacing and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The Task Force on cardiac pacing and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 Develop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European Heart Rhythm Association (EHRA ) [J].Eur Heart J,2013, 34(29):2281-2329. [9] Nielsen JC. Mortality and incidence of atrial fibrillation in paced patients[J].J Cardiovasc Electrophysiol,2002, 13(1 Suppl):S17-S22. |
[1] |
韩锐. 氢吗啡酮用于老年膝关节置换术后自控镇痛的临床研究[J]. 医学临床研究, 2018, 35(9): 1669-1671. |
[2] |
李志翔, 冯伟, 李刚, 丁兆永. 股神经阻滞次数对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疼痛与康复效果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18, 35(9): 1789-1790. |
[3] |
陈炯光, 吕蕊. 瑞芬太尼对人工流产的镇痛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18, 35(9): 1859-1860. |
[4] |
李涛, 唐诗琪, 毛新发, 梁珍玲, 蔡丽, 陈艳, 周永, 王丹妮. 颈动脉狭窄程度与缺血性脑卒中相关性的研究[J]. 医学临床研究, 2018, 35(8): 1596-1597. |
[5] |
黄晓芸, 付文金, 梅志忠, 陈智昌, 陈建军, 王明霞, 林菡, 陈小玲. 脑卒中风险水平与血浆炎性因子指标的关系[J]. 医学临床研究, 2018, 35(8): 1630-1632. |
[6] |
蒋永会, 尹建华, 冯贺军, 张莲花, 魏艳侠, 杨欢, 杨钰, 郝靖. 延续护理联合智能管理系统对社区老年糖尿病生活质量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18, 35(8): 1658-1660. |
[7] |
王彩波,张亚光. 药物流产联合清宫术在孕10周内高危妊娠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 医学临床研究, 2018, 35(7): 1391-1393. |
[8] |
戴军, 罗亚明, 曹雄彬, 南毛球, 周航, 刘雅芳. 丁苯酞注射液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及脑血流灌注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18, 35(7): 1419-1420. |
[9] |
王凤颖, 徐秀丽. 协同护理联合心理干预对首发脑卒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负面情绪、生存质量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18, 35(6): 1072-1075. |
[10] |
高俊杰. 血浆LP-PLA2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脑血管意外发生的关系[J]. 医学临床研究, 2018, 35(6): 1180-1182. |
[11] |
张丽梅.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MMP-9及VEGF水平检测及临床意义[J]. 医学临床研究, 2018, 35(6): 1159-1161. |
[12] |
任寅, 朱莉, 阮中宝, 陈各才, 朱俊国, 金凯, 丁祥伟. 右室间隔部与右室心尖部起搏器植入治疗房室传导阻滞疗效比较[J]. 医学临床研究, 2018, 35(5): 938-940. |
[13] |
王磊, 杨田野. 早期中医综合干预对于老年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18, 35(5): 946-945. |
[14] |
陈辰. 量化评估护理干预对预防心胸外科手术患者心律失常及其满意度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18, 35(5): 1030-1031. |
[15] |
于奇. 醒脑静联合丙戊酸钠、左乙拉西坦对老年脑卒中后癫痫患者脑电图表现及预后的影响分析[J]. 医学临床研究, 2018, 35(5): 856-859.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