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辛伐他汀或阿托伐他汀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颈动脉斑块及踝肱指数的影响 |
尤一萍1,何旻2 |
1.无锡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无锡 214000;2.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江苏 无锡 214000 |
|
|
摘要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或阿托伐他汀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踝肱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阿托伐他汀组与辛伐他汀组,每组35例。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依达拉奉,辛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依达拉奉,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脂水平、炎症因子指标、颈动脉指标、踝肱指数。【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血脂水平、炎症因子指标、颈动脉指标、踝肱指数显著优于辛伐他汀组(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或辛伐他汀联合依达拉奉可以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与炎症水平,稳定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神经功能。但阿托伐他汀具有更强的调脂与抗炎作用。
|
|
关键词 :
洛伐他汀/药理学,
降血脂药/药理学,
安替比林/药理学,
脑梗死,
急性病,
颈动脉/药物作用,
下肢/血液供给
|
收稿日期: 2017-05-27
|
|
[1] 曹丽华,夏成才,喻丽芝,等.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老年急性脑梗的降脂效果与安全性研究[J].医学临床研究,2016,33(9):1684-1687. [2] 刘湧,曹庆艳,易珊林,等.颈动脉结构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超声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早期诊断价值[J].医学临床研究,2015,32(10):1954-1957. [3]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4):246-257. [4] 卢燕.检查颈动脉IMT及斑块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及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5,13(5):23-24. [5] 崔红霞,蒋林伟,郑秀琴,等.注射用磷酸川芎嗪对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血脂的干预作用[J].西部医学,2015,27(6):900-902. [6] 申丽红,梁小乐,高旭光.急性脑梗死患者微栓子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3):237-239. [7] 熊小平,张艳芳,闵丽.踝肱指数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继发脑梗死的诊断价值[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8(2):165-167. [8] 魏海燕,李朝武,黎逢光,等.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与抑郁状态的相关性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11(1):62-64. [9] 梁跃雄,常大川,曹丽,等.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对脑梗死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6,28(8):77-80. [10] 刘春香,丁海娟,吕婷,等.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4,17(1):48-50. [11] 孙焕颖,沈宗姬.血清超敏CRP及尿酸与Ⅱ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临床研究[J].西部医学,2015,27(10):1500-1503. [12] 吉凤,徐小林.三种他汀类药物治疗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脑梗死合并高血脂效果对比观察[J].山东医药,2014,54(28):50-52. |
[1] |
游三丽,王照. 替格瑞洛联合溶栓治疗合并2型糖尿病的急性STEMI患者近期疗效及其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18, 35(1): 22-25. |
[2] |
陈成华,王丽,张守来. 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hs-CRP、LDL-C、SCr水平及肾功能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18, 35(1): 65-67. |
[3] |
何海玲. 阶段目标性护理干预对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负性情绪、治疗依从性及自理能力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18, 35(1): 205-207. |
[4] |
董良,周祎琦,毛振宇,陈永琴. 厄多司坦对急性肺损伤小鼠肺内Nrf2表达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17, 34(9): 1673-1676. |
[5] |
彭玥,高敏,欧好,邢伟,杨明施,肖献忠. 内皮抑制素对脓毒症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J]. 医学临床研究, 2017, 34(9): 1668-1672. |
[6] |
边莹,杜菊梅,颜江. 脉血康胶囊对亚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17, 34(9): 1681-1683. |
[7] |
舒畅. 血必净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肾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J]. 医学临床研究, 2017, 34(9): 1841-1843. |
[8] |
杭敏,陈果,李艳秋,施琴,许磊,郭东风. 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外周血CCL20表达及其与Th17细胞比例的关系[J]. 医学临床研究, 2017, 34(9): 1779-1781. |
[9] |
吴晓琳,王丽娜. 基底动脉弯曲与后循环梗死的关联性研究[J]. 医学临床研究, 2017, 34(8): 1475-1477. |
[10] |
金杰,曾光豪,潘慧. PCI救治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及近期预后影响因素分析[J]. 医学临床研究, 2017, 34(8): 1561-1564. |
[11] |
钟文.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治疗前后脂联素动态变化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关系[J]. 医学临床研究, 2017, 34(8): 1533-1535. |
[12] |
罗芳. 高脂血症与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病情进展及预后的关系[J]. 医学临床研究, 2017, 34(8): 1542-1544. |
[13] |
王军锋,高洁,刘晓燕. 急性脑梗死并代谢综合征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 医学临床研究, 2017, 34(8): 1592-1594. |
[14] |
孙家华,李贝,杨艳.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有效排痰方案的建立及效果分析[J]. 医学临床研究, 2017, 34(8): 1597-1599. |
[15] |
周利彬,张乃鹒.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依达拉奉对脑梗死溶栓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17, 34(8): 1622-1624.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