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下颌第三磨牙不同的萌出状态对邻近下颌第二磨牙病变的影响 |
黄希;葛自立;刘健;金燕 |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江苏 苏州 215006 |
|
|
摘要 【目的】探讨下颌第三磨牙(MTM)不同的萌出状态对邻近下颌第二磨牙(MSM)病变的影响。【方法】收集400例下颌阻生MTM伴邻近MSM病变患者的椎束计算机断层摄影(CBCT)临床资料, 观察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咬合平面夹角(AOP)、MTM阻生类型和下颌MTM近中釉牙骨质界至下颌MSM远中釉牙骨质界的距离(TMCEJ-DCEJ)对下颌MSM远中牙槽骨吸收(DBR)和远中邻面龋坏(DPC)的影响。【结果】不同性别下颌MSM-DBR和MSM-DPC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患者下颌MSM-DBR和MSM-DPC差异显著(P<0.05),其中56~65岁组中下颌MSM-DBR发生率最大(25.50%)而66~70岁组中下颌MSM-DPC发生率最大(35.71%);不同AOP组下颌MSM-DBR和MSM-DPC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下颌MSM-DBR和MSM-DPC以11°~79°组发生率最高,分别为48.25%(193/400)和9.50%(38/400);不同MTM阻生类型组中下颌MSM-DBR和MSM-DPC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MTM阻生高位时下颌MSM-DBR和MSM-DPC发生率最高,分别为66.50%(266/400)和14.50%(58/400)。不同TMCEJ-DCEJ值组下颌MSM-DBR和MSM-DPC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0~6 mm组下颌MSM-DBR和MSM-DPC发生率最高,分别为86.50%(346/400)和13.50%(54/400)(86.50%和18.79%)。【结论】当患者年龄超过65岁、AOP角度在11°~79°时、MTM阻生高位和TMCEJ-DCEJ值为0~6 mm时,容易引起MSM发生MSM-DBR和MSM-DCP,故要定期检查、早期预防、时刻观察下颌MSM及MTM牙体牙周情况。
|
|
关键词 :
磨牙,
磨牙,
第三,
牙槽骨质丢失,
龋齿
|
收稿日期: 2017-07-03
|
|
[1] 寇正威, 赵志军, 薛洋,等. 与下颌管关系密切的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17, 10(3):153-157. [2] 王瑞永, 陈金良, 孙丽萍,等. 下颌第三磨牙与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关系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6, 44(6):103-105. [3] 游淳安, 郑平, 胡宁,等. 下颌第二磨牙龋损状况临床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 2014, 23(2):233-236. [4] 罗世洪. 锥形束CT在定位和拔除下颌阻生第三磨牙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 2016, 32(9):1485-1487. [5] 孟焕新. 牙周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2:113. [6] 马涛. 口腔颌面外科学[M].郑州大学出版社, 2013:77-89. [7] Yilmaz S, Adisen M Z, Misirlioglu M,et al. Assessment of third molar impaction pattern and associated clinical symptoms in central anatolian turkish population [J].Med Princ Pract,2016, 25(2):169-175. [8] Peker I, Sarikir C, Alkurt M T, et al. Panoramic radiography and 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findings in preoperative examination of impacted mandibular third molars[J].BMC Oral Health,2014, 14(1):1-7. [9] 黄成, 蒋备战, 康非吾. 下颌第三磨牙萌出状态与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坏的相关性研究[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2015, 25(1):47-50. [10] 吴昊,李帝泽,李骋等.下颌不同智齿阻生对于邻牙远中面细菌分布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13(4):30-32,33. [11] 韩倩, 张志宏. 锥形束CT在下颌阻生第三磨牙微创拔牙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2016, 30(5):283-286. [12] 窦瑞敏,闫敏,王海云等.抗生素对下颌双侧阻生第三磨牙老年患者拔牙后炎性反应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6,33(6):1123-1125. [13] 许晓虎, 蒲昀, 谢雨辰. 下颌第二磨牙远中邻面龋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海南医学, 2015, 26(6):897-898. [14] Kang F.Effect of eruption status of the mandibular third molar on distal caries in the adjacent second molar[J].J Oral Maxillofac Surg,2016, 74(4):684-692. [15] 邓天阁, 李永锋, 丁宇翔,等. CBCT分析下颌阻生第三磨牙牙根与下颌管的解剖关系[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13, 23(2):111-115. (本文编辑:邓丽萍) [收稿日期] 2017-07-03
|
[1] |
张爱侠. 六神丸联合多聚甲醛失活剂对慢性乳磨牙牙髓炎的失活效果观察[J]. 医学临床研究, 2017, 34(2): 231-233. |
[2] |
桂芳. 牙体分解法拔除多根磨牙的治疗效果[J]. 医学临床研究, 2013, 30(3): 510-511. |
[3] |
谢媛. 第三产程早期应用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观察[J]. 医学临床研究, 2012, 29(4): 755-756. |
[4] |
陈武平. 全冠修复磨牙正中折裂229例临床分析[J]. 医学临床研究, 2010, 27(4): 651-652,655. |
[5] |
张慧明;胡柏. 26例上颌第一磨牙纵折后颊根保存临床疗效观察[J]. 医学临床研究, 2010, 27(4): 704-705. |
[6] |
朱晓阳;陈庆忠;田雪梅. 氢氧化钙碘仿糊剂根管充填治疗乳磨牙根尖周炎256例[J]. 医学临床研究, 2010, 27(3): 531-532. |
[7] |
刘凯;彭利文. 急性期拔牙治疗急性扩散型智齿冠周炎的临床研究[J]. 医学临床研究, 2009, 26(5): 903-904. |
[8] |
降颖;吴林艳. 511个乳磨牙Ⅱ类洞充填体状况的临床观察[J]. 医学临床研究, 2007, 24(5): 768-769. |
[9] |
贾骏;段塬螈;周建学;张少锋;吴舜. 下颌第一磨牙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J]. 医学临床研究, 2006, 23(5): 644-646. |
[10] |
贾骏;段嫄嫄;张少锋;周建学;李芸. 下颌第一磨牙缺失后第二磨牙牙周应力分布的三维有限元研究[J]. 医学临床研究, 2006, 23(2): 145-147. |
[11] |
彭利文;刘凯;潘昱;钱声三. 智齿拔除对急性扩散型智齿冠周炎疗效探讨[J]. 医学临床研究, 2006, 23(12): 1997-1998. |
[12] |
罗建国;李亚军;吴汉江;罗建光. 三维CT影像诊断磨牙牙根形态变异及牙周牙髓联合病变[J]. 医学临床研究, 2005, 22(8): 1055-1057. |
[13] |
胡智勇;白明海;郭红. 交互牵引结合固定平面导板矫治下颌第一磨牙舌倾的临床观察[J]. 医学临床研究, 2005, 22(1): 52-53,56. |
[14] |
张清. 活髓切断术治疗龋源性第一恒磨牙露髓的疗效观察[J]. 医学临床研究, 2003, 20(4): 269-270,276.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