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普洱茶和绿茶在高脂血症大鼠降脂和预防脂肪肝中的应用 |
钟婕1,李淑芳1,易娟2,曹进3 |
1.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长沙410005;2.长沙卫生职业学院,湖南长沙410100; 3.中南大学茶与健康研究室,湖南长沙410078 |
|
|
摘要 【目的】探讨普洱茶和绿茶在高脂血症大鼠降脂和预防脂肪肝中的应用。【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高脂组、普洱茶组和绿茶组, 高脂饲养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血脂指标,取肝脏作病理形态学检查。【结果】高脂组大鼠TC,TG,LDL-C水平较正常组显著升高,HDL-C水平显著下降,肝组织脂肪变性严重;普洱茶和绿茶组血清TC 、TG 及LDL-C 水平较高脂组降低(P<0.05), 肝组织脂肪变性明显减轻,且绿茶组的降脂效果优于普洱茶组(P<0.05)。【结论】普洱茶和绿茶能改善高脂饮食引起的肝脏脂肪变性,同时具有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作用,且绿茶效果更好。
|
|
关键词 :
茶叶,
高脂血症,
脂类/血液,
脂肪肝/预防和控制,
大鼠,
Sprague-Dawley
|
收稿日期: 2017-01-08
|
|
[1] 侯青,安萍.绝经前后女性血脂水平与冠脉斑块性质及血管狭窄程度相关性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4,35(24):157-159,163. [2] 董永彩,董雅洁,龚玉芳,等.半枝莲黄酮对去卵巢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0,30(15):1260-1263. [3] 舒芊,兰鹰.绝经过渡期妇女卵巢体积及动脉血流量改变对性激素和脂代谢的影响[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4,35(12):118-121. [4] 管玉涛,邱海凡,蔡莲莲,等.围绝经期妇女应用小剂量利维爱治疗对血脂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0,39(17):3216-3218. [5] 翟林,张丹,孟焱,等.激素替代疗法对围绝经期妇女颈动脉及大脑中动脉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18):2539-2541. [6] 田秀娟,盛敏佳,刘俊宝,等.激素替代治疗对绝经后女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8):2376-2377. [7] 陈刘红,陈友国,杨伟文,等.低剂量激素替代治疗对绝经后妇女纤溶系统及脂代谢的影响[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2):137-138. [8] 杨爱格,吕晓静,刘璠,等.绝经后糖耐量异常女性血脂水平与骨密度的研究[J].河北医药,2014,43(11):1629-1631. [9] 邓琼英,蒋现永,玉洪荣,等.毛南族绝经和未绝经女性体成分与血脂的相关性[J].解剖学报,2014,62(5):710-714. [10] 宋翠玲,张春华,冯玉涵,等.全子宫切除术后卵巢功能减退对糖类、脂类代谢的影响[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6,64(5):375-377. (本文编辑:邓丽萍) [收稿日期] 2017-01-08
1.3 观察指标 1.3.1 血脂检测 16周后,大鼠禁食12 h ,戊巴比妥钠麻醉后,心脏采血,离心,取上层血清,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浓度。 1.3.2 肝脏病理形态学观察 实验大鼠处死后, 取出肝脏, 切下右叶, 用10%中性福尔马林溶液中固定,石蜡切片,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肝脏病理改变。以目镜测微网一个大网格微单位面积计数贮脂细胞数目,每张切片在10×40倍镜下计数20个视野,取平均值统计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采用SPSS 13.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普洱茶和绿茶对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高脂组血清TC、TG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绿茶组、普洱茶组血清TC、TG水平较高脂组显著降低(P<0.05),且与普洱茶组相比,绿茶组的TC和TG值更低,其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脂组血清LDL-C显著高于正常组,血清HDL-C则低于正常组,与高脂组相比,普洱茶和绿茶组均可显著降低LDL-C水平(P<0.05),升高HDL-C水平(P<0.05);其中,绿茶降低LDL-C效果强于普洱茶,而普洱茶升高HDL-C效果强于绿茶(P<0.05),见表1。 表1 普洱茶和绿茶对大鼠血脂的 影响(x±s,n=10,mmol/L)
组别 | TC | TG | HDL-C | LDL-C | 正常组 | 1.70±0.161) | 0.31±0.061) | 0.97±0.071) | 0.74±0.091) | 高脂组 | 4.13±0.292) | 1.06±0.152) | 0.74±0.072) | 1.99±0.212) | 绿茶组 | 2.37±0.161)2) | 0.69±0.111)2) | 1.02±0.101)2) | 1.32±0.101)2) | 普洱茶组 | 3.45±0.211)2)3) | 0.83±0.121)2)3) | 1.27±0.101)2)3) | 1.49±0.131)2)3) | 1)与高脂组比较:P<0.05;2)与正常组比较:P<0.05;3)与绿茶组比较:P<0.05 2.2 各组大鼠肝脏组织病理观察 正常组:肝小叶清晰可见,结构正常,肝细胞体积正常,排列整齐(见图1A);高脂组:肝细胞呈严重脂肪变性,脂滴堆积程度严重,呈大片状弥漫性分布,肝细胞浆内见多量大小不等的脂肪空泡,许多小的脂肪空融合形成大的脂滴,挤压细胞核(见图1B);普洱茶和绿茶组肝脏内脂质堆积程度明显减小,脂滴空泡散在分布,且体积较小,肝细胞结构较模型组清晰(图1C-D),镜下普洱茶组与绿茶组无明显区别。
图1 各组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图(A: 正常组;B: 高脂组;C: 普洱茶组;D: 绿茶组,HE×400)
2.3 肝脏重量、贮脂细胞数量比较 高脂组大鼠肝重量、贮脂细胞数量明显高于正常组,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洱茶和绿茶组肝重量、贮脂细胞数量明显低于高脂组(P<0.05),但普洱茶和绿茶组肝重量、贮脂细胞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各组动物肝脏重量、细胞脂变情况的 比较(x±s,n=10)
组别 | 肝脏重量 | 贮脂细胞数(个) | 正常组 | 9.62±1.171) | 1.58±0.381) | 高脂组 | 18.31±3.072) | 2.42±0.482) | 绿茶组 | 13.93±1.761) | 1.77±0.841) | 普洱茶组 | 13.10±2.041) | 1.22±0.321) | 1)与高脂组比较:P<0.05;2)与正常组比较:P<0.05 3 讨论 由于饮食结构的转变,高脂血症目前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也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7,8]。高脂血症是代谢紊乱的标志,也是脂肪肝的主要诱因之一。高脂饮食进入肝脏或肝内产生的游离脂肪酸,过剩的游离脂肪酸被脂化为三酰甘油贮存于肝脏,引起肝脏脂肪变及脂质代谢紊乱。 本研究采用高脂饲料喂饲SD雄性大鼠,饲喂高脂饲料4周后的大鼠TC,TG和LDL-C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HDL-C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表明造模成功。此模型是研究调血脂药物的最常用的动物模型[9]。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不同产地多种品种的茶进行了研究,对茶提取物的提取方法和功效做出了相关报道[10]。因其制作工艺的不同可主要分为4个品种:未发酵的绿茶,完全发酵的红茶,半发酵的乌龙茶及后发酵的普洱茶,但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还是主要集中在绿茶及其组分上面。绿茶作为一种天然饮品已有千年历史,其有效活性成分具有降脂、抗肿瘤、抗氧化等多种作用[11,12]。普洱茶原产于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及普洱一带,是以云南特有的大叶种晒青毛茶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及微生物的参与下,经特殊后发酵工艺包括自然发酵(非酶性氧化)和渥堆发酵(微生物酶促氧化)而制成的发酵茶。普洱生茶为未经发酵的晒青毛茶; 普洱熟茶为采用渥堆工艺,经微生物发酵后,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紧压茶。普洱熟茶保存可长达20~50年,甚至更久[13]。普洱茶的减肥、降脂、抗衰老等多种保健功能及其作用机理研究主要针对普洱熟茶[14]。 本实验中,两组茶提取物均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TC、TG和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这与以往研究普洱茶、绿茶降脂功效的结果一致,证实了两种茶的降脂作用。观察中发现,两种茶降血脂的侧重点不同,绿茶降低TC、TG和LDL-C的效果明显优于普洱茶,普洱茶升高HDL-C水平的作用则显著强于绿茶。绿茶已被证实主要活性成分为茶多酚,茶多酚的主要成分是儿茶素类化合物,其中以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含量最高[15,16]。EGCG可以通过67 kD层黏连蛋白受体介导脂筏聚簇[17],明显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大鼠血清TC、TG、LDL水平,升高HDL水平[18]。但是普洱茶的产地气候、原料、加工方法与绿茶不尽一致,经发酵后,其内含成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对血脂的调节机制与绿茶也有可能不同。有研究[19]发现,普洱茶提取物通过下调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R)、胰脂肪酶(PL)及上调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等血脂代谢关键酶从而调节血脂代谢。 本实验中,大鼠肝脏病理切片HE染色显示:两组茶提取物组肝脏脂肪变程度明显低于高脂组,且显著降低肝脏重量及贮脂细胞数,但组间无差异。提示茶提取物通过降低高脂血症血脂浓度,减少大鼠肝脏脂肪沉积,预防肝脏弥漫性脂肪变性,由此认为普洱茶和绿茶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脂肪肝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因两种茶的成分及加工方式不同,针对普洱茶和绿茶降血脂、预防脂肪肝作用的具体有效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的研究。 [1] 殷玥琪, 杨立刚, 孙桂菊. 高脂血症与高血压相关性及其代谢异常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 2014, 34(5):1414-1417. [2] 李国健, 田双, 李霞,等. 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相关氧化应激因子水平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 2016,33(1):70-72. [3] 王鹏, 严妍, 于文君,等. 他汀类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6, 36(22):2035-2039. [4] 江新凤, 邵宛芳, 刘彩霞,等. 普洱茶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血脂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 2013, 41(1):12-13. [5] 赵宝权, 邵宛芳, 刘家奇,等. 六堡茶、黑茶茶粉和普洱(熟茶)茶粉对Wistar大鼠调节血脂及抗氧化功能的比较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3, 28(2):236-241. [6] 栗志文, 王媛媛, 王根辈,等. 普洱茶提取物与绿茶提取物降糖功效的研究[J].茶叶科学, 2014,34(5):428-434. [7] 陈华, 陈淋, 张男,等. 脂质组学在高脂血症的研究进展[J].药物分析杂志, 2016,36(8):1324-1329. [8] 罗昔金. PCSK-9调控血脂机制研究进展[J].医学临床研究, 2016, 33(5):959-961. [9] 王燕萍, 彭丹虹, 刘晓琪,等. 高脂饮食喂养建立高脂血症模型的验证及规律探讨[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7,27(1):5-10. [10] 沈玫, 胡江滨, 闫超. 绿茶中茶多酚的分析方法研究进展[J].药物评价研究, 2013, 36(5):389-393. [11] 程学敏, 黎海娟, 黄茜,等. 绿茶多酚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抗氧化能力及细胞色素C水平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 2017, 37(1):40-42. [12] 肖泽斌, 赵颖海. 绿茶提取物主要成分EGCG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J].时珍国医国药, 2016,27(11):2731-2734. [13] 邹晓菊, 丁毅弘, 梁斌. 普洱茶减肥、降脂机制的探讨[J].动物学研究, 2012, 33(4):421-426. [14] 王媛, 荣华, 初晓辉,等. 普洱茶提取物及普洱茶多糖对人成纤维细胞抗衰老作用机制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5, 30(2):219-227. [15] 罗合春. 绿茶中茶多酚提取工艺的优化分析[J].福建茶叶, 2016, 38(6):3-4. [16] 李元宏, 田华, 陈吉炎. HPLC法同时测定绿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和咖啡因的含量[J].中国药房, 2012(23):2178-2179. [17] Tsukamoto S, Hirotsu K, Kumazoe M,et al.Green tea polyphenol EGCG induces lipid-raft clustering and apoptotic cell death by activating protein kinase Cδ and acid sphingomyelinase through a 67 kDa laminin receptor in multiple myeloma cells [J].Biochem J,2012, 443(2):525-534. [18] 辛亚兵, 段令, 练有扬,等. 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对营养性肥胖小鼠的降脂作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5, 36(29):4369-4370. [19] Zeng L, Yan J, Luo L,et al.Effects of Pu-erh tea aqueous extract (PTAE) on blood lipid metabolism enzymes [J].Food Funct,2015, 6(6):2008. (本文编辑:邓丽萍) [收稿日期] 2017-02-10
|
[1] |
杨宁. 绝经对妇女血脂水平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17, 34(6): 1238-1240. |
[2] |
彭夫松,王本荣,杨磊磊. 蚓激酶胶囊联合匹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斑块疗效观察[J]. 医学临床研究, 2017, 34(5): 1017-1019. |
[3] |
王静;李敏;李自成. 吗啡处理对大鼠延髓头端腹内侧区的L-型电压门控钙通道蛋白与电流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17, 34(2): 209-212. |
[4] |
李贺. 红花多糖对大鼠肝癌肿瘤大小及癌细胞生长抑制率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17, 34(2): 237-240. |
[5] |
董力王健;贾晨虹;郭琳娜. 双环醇对肝硬化模型大鼠炎性因子、胃肠功能及肝功能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17, 34(2): 234-236. |
[6] |
王文越;杨珵璨;王兵. 脂肪干细胞对大鼠胰岛细胞脂性凋亡的保护作用[J]. 医学临床研究, 2016, 33(10): 1911-1914. |
[7] |
蔡丽莉;李立群;李洋;陈泳康. 精神分裂症患者利培酮治疗停药后的血脂水平变化[J]. 医学临床研究, 2016, 33(10): 1935-1937. |
[8] |
司金春 崔月 杨琰琦. 亚低温治疗及选择时机对窒息大鼠心肺复苏后的脑保护作用[J]. 医学临床研究, 2016, 33(1): 7-10. |
[9] |
杨棋a 常巍a** 李东升b 王达义a 尚晖a 李兵奎a 岑毕文. 大鼠脊髓挫伤模型的建立及其意义[J]. 医学临床研究, 2015, 32(8): 1471-1474. |
[10] |
焦明克 楼林 耿西亮 焦琳 张鹏 廖西江 许文娟 段瀚宇. 不同程度动物高原冻伤模型构建的实验研究[J]. 医学临床研究, 2015, 32(10): 1873-1878. |
[11] |
曹天然%刘青芳. 丹红注射液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GFAP表达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15, 32(1): 110-112. |
[12] |
丁慧敏.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应用瑞舒伐他汀对血脂及血清炎症介质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15, 32(1): 119-121. |
[13] |
张健%代永红%江志辉%孟秀瑾. 补充钙加维生素D3对T2DM患者血糖、血脂水平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15, 32(1): 163-164. |
[14] |
熊卫红.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冠心病患者血脂代谢特征及其临床意义[J]. 医学临床研究, 2014, 31(8): 1642-1644. |
[15] |
郭艳%易思思%胡长平. 三十烷醇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J]. 医学临床研究, 2014, 31(8): 1522-152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