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可塑形复合骨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
王万春;范志勇;孙材江 |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
|
Experimental Study on Shaped Bone Substitute Made from Allogenic/Heterogenic Bone Powder in Bone Defect Repairing |
|
摘要 目的 探讨利用同种/异种骨粉和纤维蛋白组织粘合剂(FS)及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制成可塑形植骨材料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成年新西兰兔35只,随机自身对照分为三组,行双侧桡骨中段截骨制成骨缺损模型。A组左侧:同种骨+FS+BMP;右侧:同种骨+FS。B组左侧:异种骨+FS+BMP;右侧:异种骨+FS。C组左侧:空白对照;右侧:同种骨+FS。A、B组在术后4、8、12周各处死5只,C组5只于12周时处死,以大体观察、X线摄片及组织学评分进行评估。结果 A组左侧在12周时完全修复了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各项评定指标均优于A组右侧及B组左侧(P<0.05)。结论 同种骨+FS+BMP复合骨是一种具有优良的塑形能力、良好的骨传导及骨诱导能力、高生物相容性、易于吸收替代的植骨材料。去抗原异种骨是一种良好BMP载体,可以和纤维蛋白组织粘合剂混合制成可塑形植骨材料,用于治疗骨缺损。
|
|
关键词 :
骨疾病/外科学,
骨生成,
生物相容性材料
|
收稿日期: 2001-03-20
|
[1] |
陈润新;王靖;许自立;贾真;王愉思. 成人肘关节骨折术后异位骨化的危险因素分析[J]. 医学临床研究, 2013, 30(10): 1971-1972,1975. |
[2] |
黄加强. 可吸收材料在骨科中的应用进展[J]. 医学临床研究, 2012, 29(2): 365-367. |
[3] |
李伟阳;周建平;辛军;周伟;杜巍;叶志彬;谢锐文. 生物材料补片在胸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 医学临床研究, 2010, 27(2): 221-222,225. |
[4] |
崔少千;范广宇;李建军;周凤华;于洪德;张磊;李雷;王欢. BMP-2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种植纳米骨的实验研究[J]. 医学临床研究, 2009, 26(2): 186-189. |
[5] |
邓展生;张胜利;李宝军;郭晓柠;高嵩涛;鞠洪斌. 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成骨潜能的试验研究[J]. 医学临床研究, 2006, 23(12): 1891-1894. |
[6] |
雷光华;陈鑫;李康华;曾凯斌;高曙光;廖前德;李人杰;周江南. 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外科治疗[J]. 医学临床研究, 2005, 22(5): 623-624. |
[7] |
孙拥军. 可吸收螺钉与自体骨-髌腱-骨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J]. 医学临床研究, 2004, 21(12): 1466-1467. |
[8] |
钟贤纯;郭乐斌;卓小为;罗凤佳;陈振宇. 带蒂血管髂骨移植修复骨缺损24例[J]. 医学临床研究, 2003, 20(3): 217-218. |
[9] |
杨辉芳;臧晓芳;郭正清;韩志强;李玉前. 复合异种骨移植修复兔桡骨中段缺损的实验研究[J]. 湖南医学, 2001, 18(5): 337-339. |
[10] |
刘俊;聂长庆. 子宫内膜骨化4例分析[J]. 湖南医学, 2001, 18(1): 58-58. |
[11] |
廖莅衡;何岳梅. 可吸收线用于会阴切口皮内缝合效果观察[J]. 湖南医学, 2001, 18(1): 72-72. |
|
|
|
|